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Post-flare coronal arch)的加热机制和稳定性

唐玉华 G. Poletto

唐玉华, G. Poletto. 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Post-flare coronal arch)的加热机制和稳定性[J]. 空间科学学报, 1992, 12(3): 161-170. doi: 10.11728/cjss1992.03.161
引用本文: 唐玉华, G. Poletto. 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Post-flare coronal arch)的加热机制和稳定性[J]. 空间科学学报, 1992, 12(3): 161-170. doi: 10.11728/cjss1992.03.161
Tang Yu-hua, G. Poletto. THE HEAT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THE GIANT POST FLARE ARCH OF 21-22 MAY, 1980[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1992, 12(3): 161-170. doi: 10.11728/cjss1992.03.161
Citation: Tang Yu-hua, G. Poletto. THE HEAT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THE GIANT POST FLARE ARCH OF 21-22 MAY, 1980[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1992, 12(3): 161-170. doi: 10.11728/cjss1992.03.161

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Post-flare coronal arch)的加热机制和稳定性

doi: 10.11728/cjss1992.03.161

THE HEAT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THE GIANT POST FLARE ARCH OF 21-22 MAY, 1980

  • 摘要: 本文提出了快撕裂模加热是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长达10多小时的有效加热机制。作者计算了撕裂模所提供的能量和相应的增长率,并讨论了该冕拱的MHD平衡和稳定性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对5月21日冕拱,当密度取1.6×109cm-3(实测值)时,剪切宽度αα=1.8×108cm(冕拱小半径的十分之一)剪切磁场为18—32×10-4T,所对应的增长率为1.79×10-5s-1—2.66×10-5s-1,不稳定的增长时间为15.5h—10.4h,这组解与观测到的冕拱存在10多小时相符。所以,撕裂模是冕拱合理的有效加热机制。2.该冕拱之所以维持10多小时之久,除撕裂模加热与辐射损失平衡外,在力学上必须处于平衡态,其平衡条件为Bφ(冕拱轴向磁场)=2Bθ(冕拱的环向场),和气压梯度dp/dr大于零。若冕拱满足该力学平衡条件,则利用能量原理可得到该系统对腊肠扰动、扭曲扰动、螺旋扰动均是稳定的。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5
  • PDF下载量:  84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1-02-02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1992-08-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