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第3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无黑子耀斑的形态特征及其可能的理论模型
曹天君, 许敖敖, 罗葆荣, 史忠先
1983, 3(3): 177-183. doi: 10.11728/cjss1983.03.177
摘要:
本文汇总了我国三个天文台(云台、紫台、北台)在21周峰年期间所观测到的无黑子耀斑的形态特征。然后,在日珥的Kippenhahn-schlüter模型的基础上,定性地解释了这些无黑子耀斑的观测特征,并从理论上提出了产生无黑子耀斑的一种可能模型。
行星际起伏场通过激波后的变化
魏奉思
1983, 3(3): 184-194. doi: 10.11728/cjss1983.03.184
摘要:
本文采用磁流体平面斜激波模型探讨了行星际起伏场(包括磁场和等离子体速度)通过激波后的变化。得到的近似解析解表明:由本模型所得到的结果能较好地解释人们[1,2]对行星际、磁鞘层观测资料进行统计研究所得到的认识。
类星体X射线辐射的性质
杨海寿, 刘汝良, 张和祺
1983, 3(3): 195-206. doi: 10.11728/cjss1983.03.195
摘要:
本文对247个类星体的X射线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X射线资料是由爱因斯坦卫星在0.5—4.5keV的能带内观测到的。主要结果是:在各种视亮度和红移(或距离)的已知1619个类星体中,都有百分比相近的部分为X射线源。Ⅰ型Seyferc星系的发射线Hβ与[OⅢ]的等值宽度比REW同X射线光度Lx强相关,这可作为Ⅰ型Seyfert星系的X射线光度的一个新指标。光学辐射以及2.5GHz以上的高频射电辐射都同X射线辐射相关,说明这三种辐射的区域依次相邻而且机制也相似。色指数U-B和B-V都同X射线辐射不相关,但U-B同B-V弱相关。
哨声波的有质动力
王元殿
1983, 3(3): 207-210. doi: 10.11728/cjss1983.03.207
摘要:
本文导出哨声波有质动力的一个公式。该公式表明,当ω<Ωe/2时,有质动力倾向于把电子推向强波场区,从而在波的传播路径上形成密度脊;当ω>Ωe/2时情况正相反,有质动力倾向于在波的传播路径上形成密度槽。这就表明,weibel的结果[1]只是当ω《Ωe时本文所得到的结果的特殊情形。
哨声波的自聚焦
王元殿
1983, 3(3): 211-217. doi: 10.11728/cjss1983.03.211
摘要:
本文分析和计算了由于有质动力所导致的哨声波的自聚焦现象。结果表明,对磁层内的中等强度哨声和强哨声自聚焦是可能的。从而这种自聚焦现象可能是哨声导管传播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用极区双雷达研究高纬电离层电场——对观测结果的物理讨论
资民筠
1983, 3(3): 218-228. doi: 10.11728/cjss1983.03.218
摘要:
本文以极区双雷达STARE系统观测到的高纬E区电场(65°—70°范围内)之形态为基础,用简单模式法对其中部分有趣现象进行了讨论。静日(1≤Kp≤3)形态与Vasyliunas模式符合较好。其晨一昏不对称性可部分地由电导率日一夜不均匀性解释,同时也说明在磁层中亦应有晨-昏不对称因素。本文还提出了两个简单模式,以讨论扰日对流圈的西向旋转。其一讨论了场向电流一、二区的相对强度产生之效果;其二考虑了Hall和Pederson电导率之比的作用,并对此两模式进行了比较。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个问题,需对磁层过程有更多的了解,也需要对电场和场向电流进行同时性的观测。
电离层人工加热实验中等离子体线的涨落
王龙
1983, 3(3): 229-236. doi: 10.11728/cjss1983.03.229
摘要:
为研究高频电磁波在电离层等离子体中激发的等离子体线的涨落,一组电离层加热实验完成于波多黎各的Arecibo射电天文台。激发的等离子体线的强度随时间的涨落与平均加热功率有关。当等离子体受到充分激发时,随平均加热功率增加,涨落的重复频率增加,涨落减弱且变得无规则。当峰值功率或脉冲长度改变时,涨落的改变表现为重复周期的汇合或分裂。离子线的涨落与等离子体线的涨落相关,但重复频率较高。对所观测的现象提出了一种解释。
大气中子感生的γ射线本底
马宇蒨
1983, 3(3): 237-243. doi: 10.11728/cjss1983.03.237
摘要:
大气中子同探测器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γ射线,往往成为一些X、γ射线探测器本底计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减少这部分本底的强度以增加探测器的观测灵敏度,是空间天文实测工作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一个附有中子屏蔽物质的小型背附探测器系统及其在气球上的飞行观测结果。结果表明,3cm厚的纯石蜡屏蔽层不仅不能减少本底,而且可能有相反的效果。
铁陨石中若干元素的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及其化学分类
丁锡祥, 张向东, 周小霞, 欧阳自远
1983, 3(3): 244-253. doi: 10.11728/cjss1983.03.244
摘要:
本文采用堆中子和超硼中子活化方法对Mundrabilla、浙江宁波、湖北黄陵、河北商都、广西南丹、贵州董岭、四川乐山、广西邕宁、新疆准噶尔等九个铁陨石和吉林陨石的金属颗粒作了分析,测定了Ge,Ga,Ir,Ni,Au,As,Cu和Co等八个元素的含量。并对九个铁陨石作了化学群的分类,它们分别属于ⅠAB,ⅢAB,ⅢCD和IVA群。南丹和董岭铁陨石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它们可能是“成对”的铁陨石。
数据收集系统的电文碰撞和计算机模拟
孙传礼
1983, 3(3): 254-260. doi: 10.11728/cjss1983.03.254
摘要:
数据收集系统是利用人造卫星中继地球环境资料的一种无线电遥测系统。近地卫星(如美国的陆地卫星、泰罗斯-N气象卫星)所属的数据收集系统一般都采取随机取数的方法。在这类系统设计中,电文碰撞规律是涉及到系统容量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古典概率的基础上,经适当修改,得到符合计算机模拟结果的理论公式。并提供针对不同系统方案的电文碰撞概率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