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4年  第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一次较大的太阳物质抛射的光学与射电研究
王家龙, 孔繁熙
1984, 4(3): 177-183. doi: 10.11728/cjss1984.03.177
摘要:
用Hα色球、射电运动频谱、射电日像和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段上的七个单频射电总流量的观测资料及地磁记录,对1982年1月22日太阳西边缘的物质抛射事件做了综合分析.用流量变化率曲线讨论了爆发特点.在绝热假设下推得抛射物质团在1.16R附近的内部磁场为12G,总电子数为1038,总能量为7×1029erg.事件的总抛射物质~1014-1015g,总能量~2×1030erg.
源粒子动量分布对激波中费米加速的影响
毛定一, 王德焴
1984, 4(3): 184-190. doi: 10.11728/cjss1984.03.184
摘要:
在不同源粒子动量分布和不同参数的情况下,本文计算了受到激波费米加速的荷电粒子的随时间演化的能谱.计算结果表明:不论源粒子的动量分布如何,当时间足够长时,被加速粒子的能谱的高能部分为幂律谱;但是,被加速粒子的能谱的时间演化过程,则与源粒子的动量分布有关.所以,在短暂的激波过程中,用一个谱指数不变的幂律谱表示被加速粒子能谱的通常做法是不合适的.
一种短波SID监测记录及其在太阳X射线耀斑观测中的应用
肖佐, 张树礼, 邹积清
1984, 4(3): 191-197. doi: 10.11728/cjss1984.03.1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目前进行的电离层观测中的一种SID地面连续监测设备;着重讨论它在太阳耀斑观测方面的应用.通过对1982-1983年资料的分析表明,此方法对太阳耀斑活动十分敏感.所记录到的SID现象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台站的报告基本上一致.文中介绍的几个实例说明有可能利用SID形态研究耀斑时的X射线强度的时间演变.统计结果还表明1-8A谱段的X射线峰值流量与SID扰动强度之间满足一个较简单的关系式,可据此对较大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峰值流量做出估计.
太阳耀斑对大气气旋的扰动
叶宗海, 陆晨, 章公亮
1984, 4(3): 198-204. doi: 10.11728/cjss1984.03.198
摘要:
本文统计了1966-1978年2级以上太阳耀斑引起的大气涡度面积指数(VAI)的扰动;给出了不同持续时间、不同亮度、不同季节、发生在日面不同位置上的太阳耀斑对涡度面积指数的影响.发现只有在冬天出现的,持续时间大于1.5小时的亮耀斑,在第3天对VAI有最大的扰动(下降最大值为平均值的16.4%);太阳耀斑引起的扰动有日面东西不对称性;出现在日面西边0-30°的亮耀斑和非亮耀斑(它们的持续时间大于1.5小时)引起VAI的大扰动,最大值扰动分别出现在第3天和第7天.
雷暴充电对大气电位的影响
庄洪春
1984, 4(3): 205-215. doi: 10.11728/cjss1984.03.205
摘要:
本文在指数导电率大气中,在给定电离层电位情况下,考虑雷暴充电电流源以后,解析地求解了稳态电流守恒方程,获得了大气电位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考察这一表达式可以看到,雷暴充电对大气电位的影响和电离层电位对大气电位的影响主要都是垂直地起作用的.从观测到的雷暴充电电流密度的数值以及其他性质出发,利用本文得到的解析表达式进行计算可看到,雷暴充电作用能够使电层高度上的电位上升到由观测所推出的电层电位应具有的数值.数例结果还表明,电离层电位能通过对雷暴上空电层电位值的显著影响而对晴天区低层大气电状态发生作用.
太阳活动与地磁扰动的变化
孙凯, 程欣华, 明跃红, 简菊玲, 王旭, 李芝萍, 李红
1984, 4(3): 216-221. doi: 10.11728/cjss1984.03.216
摘要:
以每年中地磁指数C9≥L事件的次数表示地磁扰动程度.研究下列六种情况:L=3、4和5,其中每一种又再分成重现的和一般的两类.用曲线分段拟合法求出地磁扰动年次数Ck与黑子相对数Rk之间的经验的平均关系f(R);计算出△k=Ck-fk,其中fk≡f(Rk).计算结果表明:1.用黑子相对数极小年之前四年作太阳活动周的起算点.对这种“活动周”求△k=Ck-fk的平均,得到各个△.各“活动周”的△的符号依次正负交替.2.由90年地磁扰动观测资料得来的符号交替规律出现在C9≥3、4和5时的各种情况.这很可能是由于太阳极区磁场符号依次交替变化造成的.进一步地划分时段后,各个“活动周”中△k对于△的弥散程度σ不同.σ序列显现出约70年的长周期.
1979—1980年中国地区地磁日变场幅度的空间分布及其逐日变化
祁燕琴, 高玉芬, 冯忠孝, 陈英方
1984, 4(3): 222-231. doi: 10.11728/cjss1984.03.222
摘要:
对静日变化资料进行滤波和付氏分析,取其合成日变幅,得到的季节平均规律及统计分布更真实地反映了Sq日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资料的计算表明,Sq垂直分量日变幅空间分布的极值位置与水平分量的结果不一致,特别是在冬季.此外,静日变化的周日、半周日谐波的振幅、相位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且夏季周日与半周日的初位相总是偏大.
综述
日冕瞬变的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
胡文瑞
1984, 4(3): 232-239. doi: 10.11728/cjss1984.03.232
摘要:
本文综述了日冕瞬变现象的主要观测特征及其理论模型.日冕瞬变是从太阳日冕中向行星际空间大量抛出物质的过程,每次事件可有5×1015克的物质在103秒的时间内以约500公里/秒的典型速度被驱动流到日球中.日冕瞬变与太阳耀斑和爆发日珥事件有密切的相关性.作为一种新的太阳活动现象,近年来对日冕瞬变提出了许多理论解释.一种数值模拟方法将瞬变看成是由于热力学量或磁力在日冕底部的脉冲增长所产生的结果.许多分析模型认为是由磁环内部的电磁力或外部的磁压力驱动所致,或者是环中磁浮力驱动的结果.考虑到瞬变与耀斑和爆发日珥的相关性,活塞驱动模型认为,瞬变是稠密等离子体喷射,像活塞驱动机制.观测和理论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短文
卫星距离的新经验公式及其说明
胡中为, 陈子雄
1984, 4(3): 240-244. doi: 10.11728/cjss1984.03.240
摘要:
本文求出木卫、土卫、天卫系中卫星离行星的距离αn的一种新经验公式:αn=B1·Bn,其中B1、B对各卫星系是常数.由此计算结果与观测值偏差一般小于10%.我们认为,卫星是在行星周围的气体-星子盘中,通过小星子聚集形成的,盘中主要成分是气体,气体阻尼效应在星子聚集形成卫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析表明,盘中的一种径向小扰动可以导致引力不稳定性而形成密度增加的气体环系.在这种环系中小星子聚集形成卫星.环分布形式导致距离规律.
海南岛三亚哨声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王友善, 朱烈, 王水, 王建华, 张作和
1984, 4(3): 245-252. doi: 10.11728/cjss1984.03.24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1983年初在海南岛三亚观测哨声的部分结果.记录到大量哨声,其中包括短哨、多源哨和多路哨;约有10%的哨声下截频在0.8kc/s左右.经分析发现:(1)三亚哨声几乎全部出现在f0F2下降的过程中,哨声出现率的峰值在f0f2下降最快处,即电子浓度下降变化急剧处;(2)哨声活动和磁暴的关系与中高纬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相反情况.
宇宙弥漫X射线背景的各向异性
徐春娴
1984, 4(3): 253-256. doi: 10.11728/cjss1984.03.253
摘要:
本文利用HEAO-1A2的2-60keV弥漫X射线资料,扣除了银河系起源的X弥漫背景影响,得到有关宇宙X背景的资料.在宇宙X背景的各向异性是由Compton-Getting效应引起的假设下,导出其各向异性度δ=(0.45±0.18)%,从而得到太阳系相对于2-60keV宇宙X背景“海”的运动速度V=(397±159)km/s.这个值与由微波背景观测资料得到的结论不矛盾.
云南潞南陨石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张毓昌, 李兆麟, 胡中为
1984, 4(3): 257-260. doi: 10.11728/cjss1984.03.257
摘要: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潞南陨石的穆斯堡尔谱的测量结果.实验数据表明,潞南陨石属于普里阿-马逊分类中的平衡的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