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第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能量原理中F算子的自伴性条件
胡友秋
1988, 8(3): 161-167. doi: 10.11728/cjss1988.03.161
摘要:
本文给出Beinstein能量积分中出现的算子F的自伴性条件,并说明该条件和系统保守性条件的区别。通常的固壁边界条件能维持系统的保守性,因而也保证了,算子的目伴性;可是活动边界条件至多只能实现F算子的自伴性。在规定边界条件时,不仅要注意实现F算子的自伴性以确保能量原理成立,而且要使边界条件具备充分的物理根据,从而赋予稳定性判断以实际意义。
中等相对论性电子环-束引起的束迴旋不稳定性
周国成
1988, 8(3): 168-176. doi: 10.11728/cjss1988.03.168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电子等离子体频率ωe远大于电子迴旋频率Ωe的等离子体内,由中等相对论性电子环-束激发的高频(ω≥ωe)束迴旋不稳定性。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迴旋模在N2cos2θ<1和N2cos2θ>1范围内都是不稳定的,在N2cos2θ=1时是稳定的,这里N为折射指数,θ为传播角。当束迴旋模频率近乎等于冷背景等离子体本征模频率之一(ω≈ωe)时增长率最大。文中介绍和讨论了色散方程的数值计算结果。
晨昏电场对磁亚暴触发的影响
沐建林, 濮祖荫, 方正知
1988, 8(3): 177-184. doi: 10.11728/cjss1988.03.177
摘要:
本文讨论了晨昏电场存在时磁尾等离子体片内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激发和增长问题。得到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晨昏电场对磁亚暴的触发以及加快等离子体片贮存能量的耗散等现象。我们推导了存在电场漂移时的撕裂模方程,并在均匀电流片模型下求解了该方程的解析解。结果表明触发不稳定性所允许的临界电流片宽度与电场大小近似成正比,这表明考虑晨昏电场效应后磁亚暴更易被激发。此外对于厚度相同的电流片来说,长波撕裂模的增长率也随晨昏电场的加强而增大。
电离层电场对磁层活动响应时延的模式研究
沈长寿
1988, 8(3): 185-193. doi: 10.11728/cjss1988.03.185
摘要:
本文用极盖边界上电离层驱动电位φ0随时间变化的不同模式计算了场向电流J2及电离层对流电场E的演化过程。计算表明,当φ0(t)先升后降有极大值时,J2(t)和E(t)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但它们的极值滞后于φ0max出现的时刻,即在一段时间内,φ0虽已开始下降,J2及高纬E却继续增大。一般说,E先于J2达到极值,但相差甚小。φ0变化形式不同时,滞后时间亦不同。当φ0陡升缓降时,E、J2的极值相对于φ0max的时延可超过一小时。这与持续时间较长的磁暴期间所观测到的电离层场强响应时延量级是一致的。时延大小还受电离层电导率的制约。低纬电离层场强的响应与高纬不同,其升降趋势与φ0同步。
电离层等折射指数面速度剖面的无线电反演研究
侯杰昌, 吴庆麟
1988, 8(3): 194-201. doi: 10.11728/cjss1988.03.194
摘要:
本文对三种反演等值面运动速度的方法:(1)等效镜反射面的方法;(2)Bertel等提出的积分反演方法;(3)同时利用寻常波和非常波多普勒频移的反演方法进行了讨论。对给定的电子密度分布模型(卡普曼层)和等折射指数面扰动速度剖面进行了上述三种反演方法的自我检验。结果表明同时使用寻常波和非常波的多普勒数据的反演方法的结果的最好。
未分群铁陨石及其硅酸盐包体的研究
宗普和
1988, 8(3): 202-208. doi: 10.11728/cjss1988.03.202
摘要:
本文对Guin陨石进行了化学、矿物学和岩石学方面的研究,表明Guin是一块含有45μg/gGa和186μg/g Ge的难于分类的铁陨石,它是具有异常高镍含量(92.5mg/g)的粗八面体陨铁。它还包含有6±3vol.%硅酸盐包体。包体的组成类似于球粒陨石冲击而成的融体玻璃。因此,我们认为Guin是球粒陨石母体冲击熔融而形成的集合体。
“8785”返地卫星搭载对卤虫卵发育影响的研究
何建, 周启玲, 邢国仁, 苏瑞珍, 陈去恶
1988, 8(3): 209-214. doi: 10.11728/cjss1988.03.209
摘要:
将我国所产卤虫(Artemia salina)的卵,由1987年8月5日发射的返地卫星搭载,在空间飞行5天。于飞行完成后第8、21、24、34及66天,随机取卵进行人工孵化及发育观察。见到的主要现象有:(1)飞行卵的早期发育进程显著变慢;(2)随着回收后时间的延长,飞行卵的早期发育速度出现回升的趋势;(3)飞行卵早期发育中的冒出率和孵出率一般都比地面对照组的低,且随着回收后时间的延长,有继续下降的趋势;(4)飞行卵孵出的卤虫,自孵出第1天至接近全部自然死亡的23天内,存活率的下降情况与地面对照组的没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空间飞行因素对卤虫卵损伤的“临界程度”的假设。实验还表明,我国所产的卤虫卵对空间飞行因素的作用是敏感的,是一种空间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
跑台运动负荷心率反应曲线的数学分析及应用
阎晓霞, 沈羡云, 徐立华, 庄祥昌
1988, 8(3): 215-222. doi: 10.11728/cjss1988.03.215
摘要:
为评价失重时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负荷的反应能力,本文以心率为指标,研究在运动负荷反应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并用数学形式进行表述。 实验设计三种跑台负荷(亚最大、中、小),两种体能状态(20天模拟失重卧床前、后)和两组人员(6名青年体力工作者,5名中年脑力工作者)的跑台运动实验,以观察负荷量从小到大及卧床前、后心率动态曲线的变化过程,揭示各参数随体能状态和负荷量变化的规律。 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用泰勒级数展开法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跑台运动期和恢复期的心率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表达式,并通过不同负荷量和不同体能状态确定了表达式中各参数的生理意义。选用五个独立参量评定运动负荷时心血管系统反应能力,它们在三种负荷、模拟失重卧床前、后及不同组别之间有明显差异。 本文为失重心血管系统选训、医监和研究其对运动负荷的反应能力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模拟失重时家兔耳廓微循环的变化
沈羡云, 向求鲁, 孟京瑞
1988, 8(3): 223-232. doi: 10.11728/cjss1988.03.223
摘要:
为了解失重时体液头向分布这一因素对微循环的影响,比较了两组兔(平卧组和头低位20°悬吊组)在实验7天中耳廓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证明体液头向分布可引起一定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毛细血管和细静脉管径变粗、流速减慢、血液在静脉中潴留、红细胞聚集、耳廓出血及立位时微血管调节功能发生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出现相应变化。本文分析了其中一些变化的起因,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1986年2月上旬F2层暴的形态分析
索玉成
1988, 8(3): 233-239. doi: 10.11728/cjss1988.03.233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86年2月上旬F2层暴的形态。指出,暴时出现了大范围的扩散F、h'F上升,中纬△f0F2呈负主相而低纬呈正或负主相变化,以及各站主相的开始、结束时间不同,中纬主相延续时间明显地长于低纬等特征。并采用了相对于初相看主相的方法,以使各站主相段的变化形态从整体上看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