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5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日冕物质抛射中非对称高密度云和非线性波的形成和演化
章公亮
1995, 15(3): 169-178. doi: 10.11728/cjss1995.03.169
摘要:
应用函数拟合及数字滤波等方法,对SMM飞船观测的1980年8月18日日冕物质抛射事件进行了定量分析。论证了不对称高密度云的形成与爆发日珥顶端偏离冕流对称轴有关,讨论了此不对称结构的演化及其对事件发展的影响,作出了暗腔是强磁场膨胀体的重要论断。从图象亮度的高度分布剖面中,分析出日冕非线性波在演化过程中前沿变陡的观测证据,推算了演化成激波的时间和高度,并论证了两者都是强磁场膨胀体所驱动的,而不是瞬时能量爆发所引起的。
磁流体斜激波的汇合
胡友秋, 荀笑冬
1995, 15(3): 179-186. doi: 10.11728/cjss1995.03.179
摘要:
本文讨论磁流体快、慢激波的汇合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前向快激波汇合之后,形成一更强的前向快激波,尾随一前向慢稀疏波、一正接触间断(后侧密度大于前侧)、一后向慢激波和一后向快稀疏浚。(2)两个前向慢激波汇合之后,形成一更强的前向慢激波,尾随一正接触间断、一后向慢稀疏波和一后向快激波2在前向慢激波前方出现一前向快波,它或为稀疏浚(中、小激波角情况),或为激波(大激波角情况).(3)前向快激波会追上前向慢激波而发生汇合,之后互换位置且强度减弱,尾随一正接触间断和一后向稀疏波对。
等离子体彗尾动力学的数值研究
郑惠南, 王水
1995, 15(3): 187-195. doi: 10.11728/cjss1995.03.187
摘要:
本文基于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模型,数值研究了尾瓣巾具有超Alfven速流动的等离子体彗尾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片和尾瓣之间的剪切等离子体流动将会激发流动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彗尾等离子体片中发生磁场重联,形成磁岛和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进而模拟了太阳风引起的局部驱动力对等离子体彗尾中磁场重联的影响,其特征时间远大于流动撕裂模。我们认为一些观测到的等离子体彗尾中的四块和彗尾截断事件可能主要与彗尾中剪切等离子体流动所引起的流动撕裂模不稳定性有关。
宇宙噪声的电离层闪烁与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结构参数
陈仲生, 马冠一
1995, 15(3): 196-206. doi: 10.11728/cjss1995.03.196
摘要:
利用宇宙噪声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背景电磁辐射的假设,对电子密度涨落空间分布波数谱为负幂律函数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用射线光学方法导出了闪烁功率谱的表示式。与射电星和轨道人造卫星信标的电离层闪烁相比,减少了因相对运动弓队的变量。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结构参量Ly、ly、p、η对功率谱的影响。与实测资料比较,发现电离层吸收事件期间且Riometer记录的闪烁资料中,60%以上相应的不规则结构有Ly>103,η>η0(0.2<η0<0.5).
中层大气行星波的跨赤道传播
马瑞平
1995, 15(3): 207-214. doi: 10.11728/cjss1995.03.207
摘要:
使用一个全球原始方程半谱模式,模拟了行星波的跨赤道传播。结果指出:冬半球对流层顶附近准定常行星波的幅度起伏和相位变化,可以造成中层大气行星波的跨赤道传播,并且在夏半球形成瞬变行星波。所得结果为中层大气行星波的跨赤道传播、夏半球行星波的形成和南北半球之间的耦合提供了一种物理机制。
低轨航天器致空间等离子体尾流
古士芬, 师立勤, 宋利, 田葆宁
1995, 15(3): 215-221. doi: 10.11728/cjss1995.03.215
摘要:
建立起一个低轨道航天器引起的等离子体尾流的二维计算机模式,结果表明:(1)尾流的宽度随表面负电位值的增加而变窄。(2)随离子马赫数增加尾流位垒变宽。(3)对正电位表面情况尾流近区有电子聚集,并且离子的放空更远。
龙卷日珥后期的环形结构内的物态分布
李可军, 钟树华, 丁有济
1995, 15(3): 222-227. doi: 10.11728/cjss1995.03.222
摘要:
本文依据1990年8月29日龙卷状爆发日珥后期形成的环形结构形状,根据力平衡条件,求得了该环形结构内的运动速度、物质密度和磁场强度随环形弧长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环的衰退期,环内物质由环顶向下运动基本上是一种在太阳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环内物质密度和磁场强度与环的形状密切相关。
射电爆发显著事件与Ⅱ型爆发
王淑兰, 傅其骏
1995, 15(3): 228-233. doi: 10.11728/cjss1995.03.228
摘要:
本文分析了北京天文台2840MHz射电望远镜,1989年1月-1993年12月期间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爆发的显着事件与米波Ⅱ型、Ⅳ型爆发的对应关系,从相关结果来看,爆发的峰值流量越高△T越短,这说明当太阳流量越大,高达500s.f.u.以上时,Ⅱ型爆发会在爆发的峰值前后很短时间内发生,可能与粒子的加速有关。
根据行星际闪烁观测研究耀班一激波前后太阳风电子密度功率谱的变化
叶品中, 马朝晖
1995, 15(3): 234-238. doi: 10.11728/cjss1995.03.234
摘要:
采用弱散射与薄屏近似模型,利用快速傅利叶变换和阿贝尔变换的方法,对1972年6月15日耀斑一激波的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激波前与激波后的电子密度功率谱。发现在小波数段都具有幂函数形式,并且波后幂指数值略大于波前幂指数值。说明此例激波过后小波数段功率谱略变陡。
反向赤道电集流与磁层扰动
沈长寿, 资民筠
1995, 15(3): 239-244. doi: 10.11728/cjss1995.03.239
摘要:
对印度Trivandrum站第21太阳活动周内地磁H分量分析表明,不仅在磁扰日及其随后的静日内,强磁扰对赤道电集流有显着作用,即使在持续静日期间,较弱的磁扰仍然对赤道电离层有很大影响。磁静日昏侧出现反向(西向)电集流是正常现象,弱磁扰是使此反向电流消失的可能机制。
通过卫星电视秒脉冲对同步卫星定位的方法及其观测几何强度的计算
孙宏伟
1995, 15(3): 245-249. doi: 10.11728/cjss1995.03.245
摘要:
本文阐述了利用卫星电视信号的秒脉冲对同步卫星定位的若干方法。给出了在各种观测方法中,地面测站与同步卫星所构成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并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取得了一些结论。关键词
中国地磁台网简介
高玉芬
1995, 15(3): 250-252. doi: 10.11728/cjss1995.03.25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