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23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1996—2002年太阳耀斑的统计分析
乐贵明, 陈艳红
2003, 23(5): 321-328.
摘要: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2001年7月开始耀斑活动逐渐以南半球为主.本文还逐月分析了1996—2001年南北半球的耀斑指数.2000年7月为第23周太阳指数最大的一个月、与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月均值吻合.
彗星中尘埃的带电特性和平衡电势的研究
陈耀, 李中元, 李嘉巍, 段素平
2003, 23(5): 329-333.
摘要:
分析了彗星中尘埃粒子的带电特性,以及计算了彗星尘埃等离子体的典型参数.对Halley彗星和G—Z彗星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彗星中尘埃平衡电势的一些主要规律.一般来说,这些规律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等离子体彗星.
利用MF雷达对耀斑期间电离层D区电子密度的观测研究
张东和, 萧佐, 吴健, 龚建村, 刘四清
2003, 23(5): 334-342.
摘要:
利用MF雷达观测资料对X级别耀斑爆发期间在66—80 km高度之间的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观测到了耀斑爆发期间电子密度的突然增加,在较低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耀斑的软X射线辐射通量相关.电子密度的变化强度依赖于具体的耀斑参数,有些耀斑引起的电子密度增加高达400 cm-3,有些仅为100 cm-3左右.但耀斑期间在这一高度区间增加的总电子含量增量仅占耀斑辐射引起的整个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增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最后,利用恢复阶段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过程估算了1997年11月4日耀斑期间部分高度上的有效复合系数.
大功率无线电波对高电离层的加热
黄文耿, 古士芬
2003, 23(5): 343-351.
摘要:
根据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电子的连续性方程,在偶极扩散的假设下,建立了地面入射的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高电离层的理论模型.作为应用,对以上方程组数值求解,计算了高电离层(150-400 km)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参数的发射机,一定的吸收模型,电离层电子温度和密度均有明显的变化.我们发现,应用本文选取的加热参数,在电波反射点附近,电子温度有10%-25%的增加,电子密度有1%-2%左右的减少.电子温度达到稳态的时间要快于电子密度达到稳态的时间.最后,用本文的结果解释了电离层加热实验中的一些观测现象.
中层顶Na层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潘小敏, 易帆, 李芳
2003, 23(5): 352-360.
摘要:
利用武汉大学激光雷达的观测数据验证了当前Na层数值模型的普适性.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微扰法,分析模型的稳定性.计算表明,在参数的调节范围内,所有特征值的实部都小于零,这说明该模型是个稳定系统.扰动垂直波长和扩散系数对模型的所有特征值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背景温度和化学成分密度则只对某些特征值影响较大.
武汉上空中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
熊建刚, 万卫星, 宁百齐, 刘立波
2003, 23(5): 361-370.
摘要:
武汉流星雷达是2002年元月建成的我国第一部全天空流星雷达,本文对2002年2月19日到7月31日流星雷达观测的潮汐的讨论表明,武汉中层顶以周日潮汐为潮汐运动的主要分量,它的强度远大于半日潮汐,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波源都在80km以下.周日潮汐分量在3、4月份最强,并且经向分量略强于纬向分量.两个分量的峰值在约95km处出现,分别达到44m/s和60m/s.半日潮的最大值24m/s出现在4月初约93km处.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振幅和相位随时间呈现出拟周期变化的特征,这可能是潮汐与行星波非线形相互作用的结果.观测结果与GSWM模型的比较表明,GSWM模型在相位随高度变化趋势上与观测结果一致,但模型的周日潮相位比观测约超前1-2h,半日潮相位约滞后1-4h.在周日潮汐较强的月份,模型与观测有较大的差异,观测的幅度通常在95km附近有极大值,而模型并没有极大值.GSWM模型对半日潮的幅度的估计通常过小,观测的半日潮汐幅度有时甚至超过模型值的一倍以上.
中纬突发E层特性的模拟分析
左小敏, 万卫星
2003, 23(5): 371-378.
摘要:
从基本的连续性方程出发,并结合运动方程,运用特征线方法求解,在合理的动力学假设条件下,模拟金属离子的汇聚,即Es层的形成.模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风剪切理论的合理性.通过改变风场和电场模式的输入参量,使模拟的结果体现出不同当地时、不同季节的金属离子汇聚情况,讨论了模拟Es层峰值密度对风场和电场的周日和季节变化的响应,其结果与统计得到的Es层出现率的时间分布特征相似.
星载毫米波反射面天线结构
叶云裳
2003, 23(5): 379-387.
摘要:
“神舟4号”飞船的多模态微波辐射计天线的工作频率跨到毫米波段.这在我国过去的航天器天线中尚未遇到.采用了计算机机电热一体化设计手段,从材料的选择入手,把最佳的电性及结构设计、先进有效的制造、检测与装配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之后,保证了天线最终的高精度指标.本文从高精度反射面天线的要求出发,从设计、分析、实现以及验证多方面说明星载反射面天线形面高精度的控制与实现.
双星定位系统/SINS深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林雪原, 张立民, 刘建业, 李玉光
2003, 23(5): 388-395.
摘要:
以卫星模拟器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双星定位系统定姿的基本原理,解决了双星定位系统存在的位置滞后即定位实时性较差的缺陷,把双星定位系统的位置与姿态信息和捷联惯导系统的位置、姿态信息进行组合后,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精度.
二次包封CMOS器件电子辐照实验研究
卫宁, 郭红霞, 于伦正, 周辉, 何宝平, 陈雨生, 党军
2003, 23(5): 396-400.
摘要:
对CMOS器件54HCT00进行了复合材料的二次包封,研制了试验电路板,在器件加电工作下进行电子辐照试验的动态测试.结果表明,二次封装的器件抗总剂量的能力提高了1-2个数量级,得到了预期的数据和结果.这些工作为商用器件的空间开拓使用提供了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