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太阳硬X射线爆发揭示的日冕振荡
徐永煊, 曹允庚
1986, 6(3): 169-176. doi: 10.11728/cjss1986.03.169
摘要:
在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太阳峰年”卫星和“火鸟”卫星上的硬x射线爆发探测器探测到数千个硬x射线太阳耀斑.研究这些事件的瞬时特性,我们发现它们当中几百个样品具有1秒以下持续时间的快速尖峰结构.我们分析了其中部分观测资料,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在这些特征中,准周期振荡使我们认为,在日冕上可能存在着快速振荡.本文导出了它们的周期表达式并讨论了这种振荡的俘获条件.
太阳耀斑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影响
叶宗海, 蒋和荣
1986, 6(3): 177-183. doi: 10.11728/cjss1986.03.177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78—1979年1级以上的太阳耀斑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影响. 给出了不同持续时间、不同亮度、不同季节、发生在日面不同位置上的太阳耀斑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的耀斑对电子含量有明显的扰动,耀斑出现后电子含量随之增加,在第4—5天增加到最大值,扰动持续数日;持续时间小于1.5小时的耀斑对电子含量影响甚微;非亮耀斑对电子含量的扰动小于亮耀斑;夏季出现的耀斑对电子含量无明显扰动,只有冬季出现的亮耀斑对电子含量有明显的扰动;太阳耀斑扰动电子含量有明显的日面位置东西不对称性,只有出现在日面东边、特别是E3区的太阳耀斑对电子含量才有明显的扰动.
电离层离子速度与地磁脉动的初步相关分析
赵正予
1986, 6(3): 184-191. doi: 10.11728/cjss1986.03.184
摘要:
本文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1983年所得到的电离层数据,就电离层离子速度的某些参量,与地面所测地磁微脉动进行了相关分析.初步发现:在F层高度上,在Pc3—5频段,电离层离子速度与地磁微脉动H分量有着良好的相关.
太阳黑子本影点的理论解释
童彝, 堵锦生
1986, 6(3): 192-195. doi: 10.11728/cjss1986.03.192
摘要:
本文假设在太阳黑子磁管内出现局部横向扰动磁场,然后利用中性片理论较为满意地解释了黑子本影点的形成.并利用Petschek的理论公式估算了本影点的温度、磁场和寿命,所得结果与观测值符合较好.
行星际参量和地磁指数相关关系之比较
吴洪钟, 都亨
1986, 6(3): 196-202. doi: 10.11728/cjss1986.03.196
摘要:
利用1966—1975年间行星际参量的时均值,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函数与地磁指数作一元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由这些参量求得日均值和日变幅以后,再做日均值和日变幅与上述地磁指数的一元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远东地区电离层Es的增强及其相关因素
谭子勋, 程小平
1986, 6(3): 203-210. doi: 10.11728/cjss1986.03.203
摘要:
本文考察了远东地区电离层Es的增强与地磁活动的关系.因采用了时间迭加法和地方磁情指数K,且着重于夜间和变化幅度较大的Es,所以所得结果特征显著.以本文所用的1213次Es增强事件,70%左右的夜间Es在增强前11小时内有K≥4或△K≥2;另外30%左右的夜间Es增加,或出现于磁静日,且与邻近的印度海德拉巴地磁台所记录到的缓始磁暴有关;或发生在全球性大磁暴前.
关于寒潮对夜间f0F2影响的探讨
沈长寿, 资民筠
1986, 6(3): 211-216. doi: 10.11728/cjss1986.03.211
摘要:
本文利用1968—1975年“寒潮年鉴”和乌鲁木齐、长春两站电离层f0F2资料,讨论了寒潮过境对夜电离层的影响.对个别样本的统计分析,特别是以地面气温最低日为标准日的叠加周期分析,均说明寒潮过境时夜间f0F2有下降趋势,平均说,在标准日下降最大,而后恢复.下降的百分值在太阳活动低年比高年大,乌鲁木齐站则比长春站大.这一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寒潮中激流带底部风切不稳定性产生的重力波向上传至电离层高度,对电子浓度分布影响的积累效应.此初步设想能定性说明统计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特性.
电离层频高图的剖面模拟换算法
黄信榆, 谭子勋, 苏元智
1986, 6(3): 217-222. doi: 10.11728/cjss1986.03.217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频高图的剖面模拟换算法,利用寻常分量描迹确定多层结构电离层剖面的分析表达式.此方法程序简单,不必度量太多数据;适用于电离层台站网的日常剖面分析.
海口地区上、下电离层的资料计算
刘培静
1986, 6(3): 223-226. doi: 10.11728/cjss1986.03.223
摘要:
100kHz天波的实验和计算
王先林, 沈力, 黄泽荣
1986, 6(3): 227-232. doi: 10.11728/cjss1986.03.227
摘要:
本文通过对长波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到了100kHz罗兰-C脉冲波讯号的年、月、日变化和相位的均方差分布;求得了计算实测相位、三角形高和反射相高的近似公式.
安徽亳县球粒陨石的铅同位素研究
彭子成
1986, 6(3): 233-239. doi: 10.11728/cjss1986.03.233
摘要:
本文报道了安徽亳县LL4型球粒陨石的全岩、球粒、橄榄石、辉石和陨硫铁的铅同位素比值,以及上述部分样品的铀、钍、铅的含量.由陨石的铅-铅等时线求得的年龄为45.3±0.2亿年,这是安徽陨石母体的形成年龄.而南安徽陨石的内部等时线求得的年龄为44.4±0.2亿年,此年龄暗示着安徽陨石母体在形成后的大约1亿年以前产生过局部或全部的熔融.从安徽陨石的铀-铅一致曲线图解中得到的上交点年龄为45.4±0.2亿年,此与陨石母体形成的铅-铅年龄一致.而下交点的年龄为4亿年,这可能意味着在较近期内安徽陨石又经历了一次热扰动(如热冲击).全岩、球粒和陨硫铁都呈现出过剩的放射性成因铅,这与陨石经受过热事件有关.
地面观测研究彗星尘埃的一种新方法
谢光中, 刘新德, 李开华, 张云
1986, 6(3): 240-242. doi: 10.11728/cjss1986.03.240
摘要:
本文根据尘埃吸收系数Qv的不同模型(由实验和观测建立的模型)求解了不同性质的尘埃的辐射平衡方程.得到了性质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日心距不同的尘埃的温度.如果我们把邻近两个波长的观测到的强度比值所确定的色温度当作尘埃的真实温度,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近红外的地面观测来研究尘埃的性质(而不要远红外的空间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