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2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两冕流间CME事件数值模拟的改进
叶占银, 魏奉思, 王赤, 冯学尚, 向长青
2004, 24(1): 1-7.
摘要:

通过偶极子场和六极子场适当叠加,改进猜解磁场,使猜解磁场在太阳南北极符号相反,然后采用理想磁流体力学方程组(MHD),由猜解磁场与太阳风流动相互作用计算出稳态自洽解,得到定性上与观测比较接近的具有两个冕流的背景结构.在两个冕流间采用具有同心圆磁场位形的触发模型触发CME事件,研究CME的日冕传播特征.模拟结果表明,CME被约束在两冕流间传播,CME闭磁场位形和磁云横截面磁场位形相似,可以解释1 AU处观测磁云的部分特征;在CME附近,存在压力和Lorentz力起主要作用的区域,这可以为分析1 AU处CME事件的观测数据提供帮助.

γ暴内激波的速度变化
陈黎, 吴枚, 屈进禄, 杨志良
2004, 24(1): 8-14.
摘要:
对γ暴GRB960113的高能段与低能段的时间延迟和脉冲宽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随时间有规律地增加和展宽. γ暴的内激波模型可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用银河宇宙线判定几个引起特大磁暴CME的运动方向
乐贵明, 叶宗海
2004, 24(1): 15-21.
摘要:
利用位于南北极尖区位置的McMurdo和Thule台站的宇宙线强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几个引起特大磁暴CME的来向.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与4个特大磁暴相关的CME基本是朝正对磁层顶的方向运动并与磁层作用的.通过对引起第23周两个特大磁暴的CME特征分析对照,发现CME的来向是影响磁暴强弱的一个因素.同样条件下,运动方向偏向地球一侧的CME引起的磁暴比正对地球的CME引起的磁暴要弱.
2000年7月空间天气大事件对地磁场的影响
王亶文
2004, 24(1): 22-27.
摘要:
2000年7月空间大事件对地磁场产生了巨大影响,7月15日至18日发生大磁暴(K=9).磁暴为急始型,在我国地区初相期变幅有200-300 nT,主相最大幅度有500-600nT,为多年来所罕见.在行星际磁场Bz由北向转向南向时,磁暴主相开始;南向分量达到最大值后大约2 h,地磁H分量达到最小值,恢复相开始.并且,这次磁暴与太阳风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苗娟, 田剑华, 林振山
2004, 24(1): 28-34.
摘要:
应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从多个变化尺度上对1932-2000年的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1)太阳黑子数存在准11年、准32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及Ap指数存在准32年、准11年、准6个月、准27天和准13.9天的周期变化特征;(2)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有着相似的准11年周期变化,但Ap指数极值的出现要比太阳黑子数极值出现滞后1-2年; (3)AP指数准27天的周期变化在太阳黑子活动高、低年不同,在太阳活动低年,Ap指数有着较稳定的准27天周期变化,但在太阳活动高年, 27天的周期变化几乎消失,这种周期变化的消失和出现时间可在Morlet小波变换图中体现出来.
“神舟三号”大气成分探测器探测结果——2002年4月磁暴期间大气成分的异常变化
秦国泰, 邱时彦, 贺爱卿, 祝义强, 孙丽琳, 林宪文, 李宏, 徐学培, 叶海华
2004, 24(1): 35-42.
摘要:
“神州三号”(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搭载在SZ-3留轨舱上于2002年3月26日发射入轨,正遇2002年4月发生的连续两次地磁扰动事件,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测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上(330-350 km附近)大气成分的响应变化和异常现象.探测数据表明,在地磁扰动期间,不仅发生了大气中主要成分O和N2的数密度值增变的响应变化,而且在进入地磁扰动峰期开始后6h左右在较高纬度处出现了N2的异常增变和O的异常降变. 4-5h后,这种异常增变峰和降变谷由纬度42°N左右逐渐推移向纬度较低地区,直至消失.
基于改进的NSGA-Ⅱ算法的区域覆盖卫星星座优化
阎志伟, 田菁, 李汉铃
2004, 24(1): 43-50.
摘要:
对基于Pareto最优概念的非劣性分层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了改进,与区域覆盖卫星星座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相结合,提出基于改进的NSGA-Ⅱ算法的区域覆盖卫星星座优化设计方法,并利用多属性决策中的字典序法,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在得到的Pareto解中进行选择.最后,利用STK和Mat1ab工具对遥感卫星星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找到多个Pareto解,避免了传统的多目标优化求解方法的权值选择问题,并且比简单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从而解决了多目标优化的星座设计问题.
单自由度太阳帆板极月轨道月球卫星的初步热分析与热设计
张加迅, 文耀普, 李劲东
2004, 24(1): 51-57.
摘要:
对国外极月轨道月球卫星的热设计进行了概述,并以一个极月轨道月球卫星为例,介绍了采用单自由度太阳帆板技术的某极月轨道月球卫星.针对该卫星,对其奔月飞行和在极月轨道上环月运行时的外热流与空间散热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初步提出了该卫星的热设计方案,重点对有效载荷热控问题, ±y侧仪器设备的热控问题,以及热控百叶窗的应用技术等进行了描述.
天体对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干扰的研究
李于衡, 李建勇
2004, 24(1): 58-65.
摘要:
我国在轨运行的卫星多次因红外地平仪受天体的干扰而出现姿态异常的情况.本文介绍了各种红外地平仪工作原理,分析了它们受干扰的原因,给出了精确预报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有些已成功运用到在轨运行的卫星上.
高精度双星快速定向方法研究
逯亮清, 吴美平, 胡小平
2004, 24(1): 66-73.
摘要:
采用转动基线的方法解决利用“北斗”卫星载波相位进行定向的关键技术问题——初始相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原始载波相位观测精度优于2%周时,利用2m基线在5min时间内可达到方位0.01°的定向精度.
光学稳像技术在空间通信及航空、航天中应用的探讨
周庆才, 王志坚, 王春艳
2004, 24(1): 74-80,73.
摘要:
论述了光学稳像的一般概念,并给出了分析稳像问题的普遍公式,解决了空间通信及航空、航天相机的稳瞄及图像稳定问题.实际算例表明,光学稳像技术可普遍应用到空间技术中,可为稳像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