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不对称导致的土卫六尾迹的偏转
杨亚芬, 陈出新
2008, 28(3): 185-188. doi: 10.11728/cjss2008.03.185
摘要:
旅行者1号和卡两尼飞船都与土卫六近距离相遇过,它们探测到了离子在土卫六尾迹的向土星侧和背土星侧分布不对称.本文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模拟在上卫六外逸层中产生的离子轨迹.结果说明了重离子有与士卫六半径相当的回旋半径,但是轻离子的回旋半径并没有这么大.由于有限回旋半径效应,向上星侧的大部分重离子被土卫六大气层吸收,所以在土卫六尾迹两边的离子密度是不对称的.这个不对称使尾迹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并偏离共转方向.通过力学平衡,可以发现尾迹偏离共转方向朝土星偏转约19°.这与旅行者1号的观测是一致的.
月球尾迹的二维MHD模拟
崔伟, 李磊
2008, 28(3): 189-193. doi: 10.11728/cjss2008.03.189
摘要:
采用理想的二维单流体MHD方程,对太阳风通过月球时所形成的尾迹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太阳风尾迹的粒子分布及磁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月球背阳面的本影区,太阳风粒子密度急剧下降,行星际磁场增强.当行星际磁场与太阳风流动方向平行时,尾迹被拖得很长,而磁场与太阳风流动方向垂直时,尾迹较短.
较小尺度磁螺旋线管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叶占银
2008, 28(3): 194-202. doi: 10.11728/cjss2008.03.194
摘要:
在子午面内,偶极子场和六极子场适当叠加得到势磁场,势磁场与太阳风长时间相瓦作用得到特殊的冕流背景结构.在这种背景结构下,两个较小尺度的磁螺旋线管模型能够连续浮入到计算域,在计算域内相互作用,触发了日冕物质抛射(CME).在数值模拟这一过程时,较小尺度的磁螺旋线管模型具有同心圆形磁场结构,模型中心等离子压强与边界压强之比m=2,模型的半径分别取为a=0.07 R.和a=0.1 Rs(Rs为太阳半径).在这两种情况下,得到了两种典型的计算结果.当a=0.07 Rs时,两个磁螺旋线管模型相瓦作用,在7 Rs内融合成一个磁螺旋线管模型,向外传播;当a=0.1 Rs时,两个磁螺旋线管模型相互作用,作为一个整体向外传播,在计算域内没有融合到一起,基本上保持各自的磁场结构.
利用Cluster资料对经验及抛物面磁场模式性能的研究
张晓芳, 符养, 严卫
2008, 28(3): 203-209. doi: 10.11728/cjss2008.03.203
摘要:
Cluster的观测区包括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本文将Tsyganenko经验模式T96,T01及Alexeev抛物面模式A2000的模拟结果与Cluster的磁场资料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了两种模式对于近地点分别位于日侧及夜侧磁层的不同Cluster轨道上磁场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1)Cluster近地点附近轨道上的磁场主要受Birkland电流影响,T96,T01能很好地估计电流系位置,但对其强度模拟有所偏差,由于A2000不包含Ⅱ区场向电流,因此模拟不出近地点附近的磁场扰动; (2)对于0>Dst>-100 nT情况,T96与T01性能相当,但由于缺少部分环电流,T96对于日侧昏线附近的磁场模拟偏差大; (3)T96与T01对夜侧近地点轨道上磁场模拟的均方根相对误差为40%左右,受极尖区电流影响,日侧时误差上升到50%,而A2000均方根相对误差明显偏大,均为58%左右.
地磁Ap指数滞后太阳周循环分析
徐彤, 吴健, 吴振森, 冯健, 王茂琰
2008, 28(3): 210-214. doi: 10.11728/cjss2008.03.210
摘要:
把1932-2006年地磁Ap指数12个月流动均值分解成为(Ap)R和(Ap)I.其中(Ap)R为太阳黑子数R的线性函数,与太阳黑子数R相位相同,可能对应于日冕物质抛射(CME)等地磁控制因素. (Ap)I分量与太阳黑子数R相位相差约180°,该分量可能对应于极冕洞变化(从太阳峰年开始,由日面极区逐渐向赤道延伸).以地磁Ap指数与太阳黑子数R滞后非常严重的第20太阳周为例,证实了(Ap)I分量与极冕洞向赤道延伸循环变化相对应.因此极冕洞循环变化可能是导致地磁扰动指数与太阳周循环相位不一致,出现滞后现象的一个十分重要原因.
带电粒子云的演变过程
董云峰, 谢松, 肖业伦
2008, 28(3): 215-221. doi: 10.11728/cjss2008.03.215
摘要:
根据带电粒子云从破碎点开始向空间扩散过程中粒子云密度和形状的变化规律,以几何形状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为特征,定义了球形、椭球形、绳形、螺旋线形、全方位弥漫直至球壳形6个演变阶段.论述了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对演变过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分析了在各个阶段电磁场对带电粒子的摄动影响,比较了带电粒子云与不带电粒子云在演化过程上的差异.在球形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是分离速度,带电碎片之间的排斥力加快了碎片扩散的速度.从椭球形阶段到球壳形阶段,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的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带电粒子的演化过程加快或减慢取决于粒子带正电或带负电.将电场摄动力等效于改变地球引力的大小,罗列了阶段转换标志点时刻的计算公式.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给出了各个阶段不带电碎片云和带电碎片云分布示意图,验证了演变过程阶段划分和电磁场摄动分析的合理性.
NeQuick模式在亚太地区扇区电离层参数f0F2的预测能力
芦琳伶, 刘立波
2008, 28(3): 222-229. doi: 10.11728/cjss2008.03.222
摘要:
利用亚洲、澳大利亚地区8个电离层观测台站的F2层临界频率f0F2的历史观测数据,考察了NeQuick模式预报电离层基本参数f0F2在亚太扇区的适应性.对比分析表明,此模式能比较好地预测各地的F2层临界频率,其绝对误差在南半球各站相对北半球各站较大,太阳活动高年相对太阳活动低年较大,春秋季相对夏冬季较大.其误差均方根在太阳活动高年相对太阳活动低年较大.
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征分析
肖存英, 胡雄, 龚建村, 刘佳
2008, 28(3): 230-235. doi: 10.11728/cjss2008.03.230
摘要:
利用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风场资料首次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点及其随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准零风层一般处于18~25 km高度范围内,零风线所在的高度随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稍有变化.根据准零风层随纬度的变化特征,中国上空可以分成三个区域:低纬地区(5°N~20°N)、中低纬过渡区域(20°N~32.5°N)和中高纬地区(32.5°N~55°N).低纬地区一般在冬季和初春有准零风层结构存在;中高纬地区一般在春末和夏季存在准零风层结构;而中低纬过渡区域是否有准零风层结构存在还与准两年震荡(QBO)有关,在QBO东风相位时,过渡区域呈现的特性偏向于中纬特性,在QBO西风相位时,过渡区域呈现的特性偏向于低纬特性.准零风层随经度变化非常小,零风线所在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2 km,过渡区域的变化幅度相对大些.
月球探测器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开发
张汉清, 李言俊
2008, 28(3): 236-241. doi: 10.11728/cjss2008.03.236
摘要:
基于软件平台OpenGL和Visual C++,开发了基于轨道动力学规律的月球探测器在轨运行实时视景仿真系统,用以动态仿真探测器、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时空关系,实时地计算和显示探测器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逼真的三维图形图像信息的显示.讨论了仿真系统软件结构,主要模块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可视化仿真系统可帮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探月飞行任务的进行情况.
航天器介质深层充电模拟研究
王骥, 邱家稳, 秦晓刚, 马亚莉
2008, 28(3): 242-247. doi: 10.11728/cjss2008.03.242
摘要:
针对航天器介质深层充电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和充电动力学RIC模型的介质电荷分布及电场预估新方法,利用地面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航天器介质平板充电过程被简化为屏蔽铝板与分层介质组成的Geant 4模型,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了实际入射束流下Teflon介质内的注入电流密度和剂量率分布曲线,利用RIC模型获得了背面接地时介质中的电荷密度和电场分布,利用脉冲电声法(PEA)对不同束流密度辐照下的Teflon内部空间电荷密度进行了测量.数值模拟和地面试验结果表明,Teflon在100 keV能量电子辐照下,电荷密度和电场随着束流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其电荷密度峰值位置约为0.042 mm,且背面接地时接地侧电场最大.由于Geant 4粒子输运模拟和RIC模型具有通用性,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航天器介质材料.
HXMT卫星快视成像
沈宗俊, 周建锋
2008, 28(3): 248-253. doi: 10.11728/cjss2008.03.248
摘要: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的最重要的工作模式是扫描观测,包括巡天扫描观测和小天区深度扫描观测. HXMT的标准成像需要被观测天区完整的二维扫描观测数据,而同时利用HXMT的观测数据中包含的空间调制信息和旋转调制信息,快视成像可以在只有一维扫描的情况下获得被观测天区的较粗略的流强分布,从而可以在卫星的视场扫过一块天区后很快给出被观测天区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本文详细介绍了快视成像的过程,并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巡天扫描观测快视成像的灵敏度、定位精度和角分辨能力的分布.快视成像能提高HXMT发现暂现源的灵敏度,及时发现并定位出现在HXMT视场中的高能爆发现象,减少较强的暂现源和爆发对标准成像干扰将是标准成像的重要补充.
轨道姿态误差对TDI-CCD相机行周期及偏流角的影响分析
李新峰
2008, 28(3): 254-259. doi: 10.11728/cjss2008.03.254
摘要:
与其他文献的几何方法不同,本文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选定合适的参考系后,按照一系列不同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完成星下点运动速度矢量在敏感器坐标系的推导,把姿态、轨道、安装偏差作为相关参数,经过一系列坐标变换,表征在最终的偏流角公式及行转移频率动态公式中;在通常的对地稳定指向模式下,姿态参数和安装偏差很小,仅保留一阶小量.根据矢量表达,解析地给出行转移频率及偏流角与轨道、姿态的关系,从而方便分析误差的影响,并以几个典型的低轨为实例作了说明.
轻型空间相机桁架结构设计与模态分析
张雷, 金光
2008, 28(3): 260-263. doi: 10.11728/cjss2008.03.260
摘要:
为设计适合轻型高分辨空间相机的桁架结构,研究了模态分析的方法和桁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的次镜支撑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对比,提出了适用于轻型相机的三翼中心三角次镜支撑结构,并完成了整体桁架结构的设计.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桁架结构具有固有频率高、质量轻等优点,能够满足轻型空间相机的要求,并可以作为其他大口径空间相机桁架结构的设计参考.
火星探测的微波遥感技术
金亚秋, 法文哲, 徐丰
2008, 28(3): 264-272. doi: 10.11728/cjss2008.03.264
摘要:
从微波遥感的角度出发,综述目前国际上对火星的探测现状,列出对微波遥感探测有影响的火星表层土壤、岩层的结构、分布及其介电特性等参数的已有研究结果,分析对火星地壳表层水(或冰)存在可能性及其分布状态的研究动向.结合地球表面微波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用主动与被动微波遥感探测火星表面浅层土壤物质状态和分层结构的可行性分析,初步研讨了火星表层是否有水(或冰)存在的探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