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由高频无线电波反射回波参数反演电离层运动和结构的高度剖面
万卫星, 李钧
1987, 7(2): 85-94. doi: 10.11728/cjss1987.02.085
摘要:
本文从广义电波射线微分方程组出发,导出了时变、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电离层介质中高频无线电波反射回波的可测参数与电离层的运动和结构参数之间的积分方程组,并给出了利用现代数字测高仪中的多普勒图、定向图、频高图和测距图,反演电离层的结构和运动随高度的分布剖面的计算方法.根据这种反演方法,单站探测电离层运动和结构剖面时有多种可测参量的组合方式.文中提出了一种最佳的参量组合方案,为探测设备的改进和观测记录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电离层电场对环电流变化响应的时延
沈长寿
1987, 7(2): 95-102. doi: 10.11728/cjss1987.02.095
摘要:
本文讨论了强磁暴期间磁层环电流能量变化率与电离层电场变化之间的联系.STARE和SABRE雷达资料表明,电离层对环电流变化响应的主要特点是:(1)在磁地方时午后区,响应的时延达最大(约1—2小时),场强以指数形式增加;在其它时区内,无系统的增强过程,仅观测到较大的、有明显涨落的电场值.(2)STARE(70.2°N)和SABRE(65.8°N)测到的电场变化往往具有相反的趋势.(3)在STARE视场内,环电流能量变化达极大后,较低纬(70.2°N)上的电场值经常大于较高纬(71.8°N)上的值.分析结果表明,磁暴期间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环电流起着重要作用.
极光场线上上行氧离子(O+)束驱动的静电离子迥旋波和离子声波不稳定性
周国成, 王德驹
1987, 7(2): 103-116. doi: 10.11728/cjss1987.02.103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由背景热电子、背景冷质子(H+)和强各向异性氧离子(O+)束组成的模型等离子体中静电O+迴旋波和离子声波不稳定性.结果表明,低频(|ω|<σpp表示质子迴旋频率)静电O+迴旋波和离子声波可以由极光场线上上行O+束来激发.上行O+束可能是极光场线上低频静电不稳定性一个重要的自由能源.
用中低纬度地磁资料确定Sqe电流体系的焦点
徐文耀
1987, 7(2): 117-127. doi: 10.11728/cjss1987.02.117
摘要:
本文分析了Sqe电流体系与地面磁场的关系,指出用地面磁场的太阳日变化所确定的Sqe电流体系视焦点与该电流体系真焦点的差异,讨论了用中低纬度地磁资料确定Sqe电流体系焦点的几种近似方法,并用IGY/C期间全球地磁资料检验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能误差.
DE-1卫星对千米波辐射和极光嘶声的部分观测结果及分析
王元殿, 刘庆令
1987, 7(2): 128-133. doi: 10.11728/cjss1987.02.128
摘要:
对DE-1卫星等离子体波的部分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本文主要给出关于千米波辐射及极光嘶声的观测结果及分析.仅就带宽而言,千米波辐射可以从50kHz到大于400kHz,但峰值强度处于200kHz左右.电场谱密度可达10-11V2ni-2Hz-1或更大.其频率范围和强度随着卫星的观测地点而变化,但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其频率范围内强度通常存在多个峰值.峰值的相对强度在迅速变化,峰值所对应的频率也在移动.极光嘶声则有明显的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上截止频率或者是等离子体频率,或者是电子迴旋频率,看哪一个更小而定.而下截止频率主要是由于传播效应造成的.
广州地区上空电离层F2层异常
黄庆铭
1987, 7(2): 134-138. doi: 10.11728/cjss1987.02.134
摘要:
广州电离层观测站位于磁赤道附近(地磁经纬度:183.0°E,11.5°N).根据对18个站电离层资料的分析,广州站位于f0F2极大值双驼峰现象北侧的位置;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f0F2极大值在夜间仍然保持存在;另外,电离层骚扰发生的次数多于国内各电离层观测站发生的次数.这些特性都是F2层赤道异常现象.
高频返回散射探测中传播模式的识别
黄德耀
1987, 7(2): 139-145. doi: 10.11728/cjss1987.02.139
摘要:
本文对高频返回散射探测中各种传播模式的出现及其特征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识别传播模式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实际探测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磁纬10°以下哨声路径纬度和所需抬升因子积分中值的估算方法
王友善
1987, 7(2): 146-153. doi: 10.11728/cjss1987.02.146
摘要:
本文采用国际地磁参考场(1980IGRF,n=8)磁力线经验公式和三层模式电离层,结合哨声波沿磁力线传播所需电子浓度的横向梯度,给出了磁纬10°以下哨声路径纬度和所需抬升因子积分中值的估算方法;从而得出:(1)哨声色散值D不仅与电离层NmF2正相关,而且与hmF2也有明显相关性.当路径纬度ф90≤10.5°(IGRF,n=8,下同)时,D与hmF2负相关;>12时,正相关;在10.5°—12°之间时,正或负相关取决于路径顶点高度与hm之差值.估算表明,三亚(磁纬7.04°N)收到的哨声中路径纬度ф90≤10.5。的占94.5%,D与hmF2负相关,这与观测结果一致.(2)所需抬升因子积分中值一般在7—31%之间.
电离图分片换算法中谷的处理
张仁芳
1987, 7(2): 154-162. doi: 10.11728/cjss1987.02.154
摘要:
本文介绍用电离图的寻常波描迹换算电离层剖面.应用Gulyaeva的经验公式确定F层的底高,E、F层之间的谷电离区的模式等效为一平板层,以Budden的分片解法为基础对F层进行频高换算.用此方法对Herbert提供的几条参考剖面进行了比较,电子浓度所在高度的误差一般不超过±10公里(中纬地区).
日球内边界的定义
赵学溥
1987, 7(2): 163-165. doi: 10.11728/cjss1987.02.163
摘要:
1.1972年以来,随着Pioneer 10、11,Helios 1、2和Voyager 1、2等飞船组先后上天,进入“深空”探测,太阳风等离子体和行星际磁场的实地测量的日心径范围已从以前的1AU附近扩展到0.3—30AU,太阳纬度范围也从以前的-7.5°— +7.5°扩大到-7.5— +16°.
太阳耀斑及核试验对大气中14C浓度的影响
戴开美
1987, 7(2): 166-168. doi: 10.11728/cjss1987.02.166
摘要:
根据一系列简化模型和有关的观测资料,Lingenfelter和Ramaty算得1937—1967年三个太阳活动周期内全球14C产率的平均值为2.2±0.414C/cm2·s,以及1956—1961年太阳耀斑引起的年平均14C产率,其中1956.2.23太阳耀斑引起的当年14C平均产率高达2.3314C/cm2·s,使大气中14C浓度增加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