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3年  第13卷  第3期

理论研究
强磁场结构在行星际空间膨胀的数值模拟
何双华, 章公亮
1993, 13(3): 165-173. doi: 10.11728/cjss1993.03.165
摘要:
本文研究了强磁场结构在18—240Rs的行星际空间的膨胀效应。模拟结果表明, 强磁场结构的膨胀能够形成典型的磁云剖面结构;膨胀速度明显依赖于磁场强度的大小;强磁场结构运动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它的动力学特性。
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静电不稳定性产生的波-粒动量交换率
周国成, 朱连芳
1993, 13(3): 174-179. doi: 10.11728/cjss1993.03.1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非均匀等离子体片外边缘离子束流-密度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二级理论。二级动量交换率的计算表明, 模型等离子体中冷、暖束流离子的场向动量以及暖束流离子的横向动量可以被静电波来减小。这些波是由离子束流-密度梯度漂移不稳定性产生的。这些结果对于理解等离子体片外边缘等离子体的各向同性化和热化是很有用的。
论赤道扩展F的密度不规则体(Ⅱ)
吴颖, 王敬芳, 梁百先
1993, 13(3): 180-189. doi: 10.11728/cjss1993.03.180
摘要:
本文对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和离子分别采用流体和动力论描述, 导出适于描述夜间赤道F层现象的若干非线性模型。由此证明赤道扩展F小尺度区域可存在大量偶极涡、孤子和孤子链等类型的密度不规则体。
大气重力波与电子密度扰动的耦合
涂剑南
1993, 13(3): 190-195. doi: 10.11728/cjss1993.03.190
摘要:
本文从相互耦合的大气流体方程和双流体等离子体方程出发, 导出了赤道F区大气重力波和电子密度扰动的耦合色散关系, 据此对两者的共振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大气重力波可以通过共振耦合将部分能量转换给带电粒子, 为赤道扩展F提供初始电子密度扰动;在这过程中, 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对共振条件和共振耦合有着重要的影响。
吉林陨石(H5)的冲击压缩线及其意义
戴诚达, 王道德, 林文祝, 金孝刚, 陈攀森
1993, 13(3): 196-203. doi: 10.11728/cjss1993.03.196
摘要:
在二级轻气炮动高压装置上运用电探针技术测量了具有H群球粒陨石典型代表性的吉林陨石冲击压缩线。当冲击压力>~70GPa时, 吉林陨石发生相变, 其高压相零压密度为4.425g/cm3, 硅酸盐部分高压相零压密度为4.068g/cm3。吉林陨石冲击压缩性质的研究结果与地球形成的星子堆积模型(IAB铁陨石+H群球粒陨石)一致。此外, 根据陨石或其类似物的冲击压缩线, 用阻抗匹配原理计算了主要类型陨石中重要冲击特征形成的最小碰撞速度, 揭示了陨石冲击效应形成的动力学条件与空间环境。
科学实验
中药在改善模拟失重兔主要脏器形态学变化中的作用
沈羡云, 王玉清, 向求鲁, 孟京瑞
1993, 13(3): 204-208. doi: 10.11728/cjss1993.03.204
摘要:
通过实验探讨中药作为一种新的防护措施的可能性。实验动物为53只白兔, 用头低位悬吊方法模拟失重, 时间7天。实验前将兔分为四组:对照组, 悬吊组, 川芎组, 丹黄组, 实验中分别喂水或喂中药。实验后取脑、心、肺、肾、腹主动脉、比目鱼肌等6个脏器制片,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是两种中药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主要脏器血循环和组织结构的作用, 丹黄合剂的作用优于川芎。这说明中药作为一种新的防护措施是有希望的。
探测与分析
毫秒级资料处理的新方法——1991年5月16日2.84 GHz太阳资料分析
郑乐平, 刘玉英
1993, 13(3): 209-214. doi: 10.11728/cjss1993.03.209
摘要:
本文对1991年5月16日事件的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 不仅证明毫秒级资料可以通过平均平滑还原为秒级, 还表明经1990年修改后的2.84GHz接收机输出的不同时间常数资料内部是自洽的。同时对太阳毫秒级资料作带通滤波将不同时间尺度的快速起伏分离出来。虽然在1991年5月16日的太阳资料中仅能发现亚秒级的起伏, 但这种新的资料处理办法对今后的太阳射电快速起伏资料研究与证认是有帮助的。
一种新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方法的探讨
王世金, 林华安
1993, 13(3): 215-223. doi: 10.11728/cjss1993.03.215
摘要:
本文分析了第21太阳活动周后半期的太阳质子耀斑硬X射线辐射资料, 发现它们的峰值流量、积分流量、上升沿斜率、X光子的最高能量和持续时间等物理参数之间有着不同于非质子耀斑的相关性。据此,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 对21太阳活动周期间(1980.2—1986.2)的质子事件进行预报试验。其报准率为88.5%, 虚报率为53.1%, 漏报率为11.5%。本文提供了基于X射线辐射特征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的新途径和方法。
1958年7月8日磁暴的电离层响应
蒋和荣, 杨美华, 刘玉玲, 王焕芳
1993, 13(3): 224-230. doi: 10.11728/cjss1993.03.224
摘要:
本文用遍布全球的52个电离层垂测台站资料, 研究1958年7月8日磁暴期间全球电离层扰动的发展变化;各扇区的响应特性;扰动的传播轨迹及速度等。获得以下结果:1.几大扇区的电离层扰动始于南北两极, 美洲扇区除具这一特征外, 其赤道地区在磁暴急始后不久, 出现一个扰动中心, 邻近区域的扰动受其控制。2.扰动由高纬向低纬发展, 由扰动中心向外传播。3.扰动峰面几乎与地磁力线垂直, 即扰动沿磁力线方向发展, 其传播速度大约在150—600m/s范围。
低频天波远距离传播日、季变化的观测与分析
田育庶
1993, 13(3): 231-238. doi: 10.11728/cjss1993.03.231
摘要:
本文给出了1987年6月至1988年9月间在新多对琉璜岛罗兰-C导航发射台的100kHz低频信号一跳天波“影区”传播的日变化与季变化特性所做观测的基本结果并对其做了分析。通过分析揭示出了我国中纬地区低频天波远距离传播日变化、季变化、幅度跌落效应与干涉效应的产生机制与变化规律;还揭示了我国中纬地区白天低电离层所具有的双层结构特性:在D层下C层的存在以及它们的某些形态特性与季变特性。
载人航天器舱内辐射剂量及其预估
祁章年, 陈湄, 李向高
1993, 13(3): 239-244. doi: 10.11728/cjss1993.03.239
摘要:
本文依据国内外95例空间飞行氟化锂热释光剂量计测量的舱内宇宙辐射剂量及轨道参数, 建立了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器舱内剂量预先评估的数学模型。模型表明, 影响舱内剂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轨道高度, 呈二次曲线形式;其次是太阳活动因素。轨道倾角对舱内剂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依据模型作出了辐射安全飞行的时限曲线并就辐射的安全防护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