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第3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行星际磁场的螺旋扇形过渡区
赵学溥, J. M. Wilcox, P. H. Scherrer
1983, 3(1): 1-9. doi: 10.11728/cjss1983.01.001
摘要:
从行星际磁场的大尺度螺旋形构型和扇形边界附近太阳风流动与冕旒的可能相关,本文得到一个推论,即在行星际空间可能存在一种较厚的螺旋扇形过渡区。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的实地观测证实了这种较厚的螺旋扇形过渡区的存在。在所分析的45个螺旋扇形过渡区中,磁场强度都不为零;大部分大于或小于周围平均场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磁增大和磁减小两类过渡区中的物理性质和可能成因。
中子星吸积柱中荷电粒子密度的分布及电场的形成
张和祺
1983, 3(1): 10-15. doi: 10.11728/cjss1983.01.010
摘要:
本文从刘维定理出发,通过相空间求平均,建立了中子星吸积柱中粒子流连续方程和动量迁移方程。并在静力学平衡下求出其解;建立了吸积柱中的荷电粒子分布;引出了某些有趣的新结果。
试验电子在湍流等离子体中的能量变化
刘振兴
1983, 3(1): 16-22. doi: 10.11728/cjss1983.01.016
摘要:
在给定的湍流扩散系数的形式下,由准线性的扩散方程解出了在湍流等离子体中运动的试验电子束的分布函数。利用所得的分布函数和动力学方程,定义、并导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电子能量变率:一种是具有一定速度的电子的能量变率dε/dt;另一种是各种不同速度的电子的平均能量变率dε/dt。将所得结果与过去这方面的公式作了对比和讨论,结果表明本文所给出的能量变率表达式更有普遍性,过去采用的公式只是本文结果的特例。
磁尾粒子在晨昏电场作用下的散射与沉降
徐荣栏, 古士芬
1983, 3(1): 23-28. doi: 10.11728/cjss1983.01.023
摘要:
我们认为,在沉降粒子的形成中,磁尾粒子的散射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粒子的轨道理论人手,通过对近900条粒子轨道的具体计算,研究了磁尾粒子在晨昏电场作用下的投掷角变化。计算结果清楚地显示出了磁尾粒子在晨昏电场的作用下,经历着明显的散射过程。运动经过非小扰动区的磁尾粒子在非小扰动区内经多次反射,磁矩不再是不变的,从而投掷角改变,使得一个原在磁尾为各向同性的投掷角分布,在粒子运动到远离中性线的近地区域时改变成为一个近麦氏分布。我们还研究了这些粒子的空间经历,发现这些离开磁尾进入近地区域的粒子在发生散射的同时还发生了空间分离——晨昏分离、纬向分离以及质子和电子之间的相对空间分离,给出了清晰的粒子沉降图象。
磁层顶位置的卫星观测
庄洪春, C. T. Russell
1983, 3(1): 29-35. doi: 10.11728/cjss1983.01.029
摘要:
本文用了自1963年到1979年卫星穿越磁层顶的1024个观测资料计算了向阳侧磁层顶椭球面的参数。企图从这些资料得出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热压强对向阳侧磁层顶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大小。但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目前所具有的观测资料的精度不足以获得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热压强影响的数值。本文分析了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在计算该椭球面参数时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了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该椭球面的平均大小、形状和方位的观测值与理论预计值是非常一致的。
中纬电离层暴负相的开始时间与磁暴主相开始时间的对应关系及其理论模式
涂传诒
1983, 3(1): 36-43. doi: 10.11728/cjss1983.01.036
摘要:
本文分析了满洲里、Freiburg、Billerica三个站的电离层暴负相开始时间与磁暴主相开始时间的相关关系,并且提出了一个电离层暴负相开始时间的计算模式。假定在磁暴主相开始时,在极光椭圆上空出现了含有较多分子的气体。气体被热层风携带,同时向外膨胀。当富含分子的气体到达台站上空时,负相电离层暴就开始了。计算结果与满洲里。Freiburg和Billerica三个站的统计结果相符合。
武昌上空Es-s的形态与出现规律
王燊, 黄信榆, 谭子勋
1983, 3(1): 44-50. doi: 10.11728/cjss1983.01.044
摘要:
本文对武昌上空电离层Es-s的形态与出现规律进行了考察与统计分析。该地区的Es-s描迹清晰、出现频繁.表明Es-s既不单是磁扰的伴随现象,也不仅为极光地带与地磁赤道地区所特有。该地区的Es-s多出现于磁静日的白天.其出现率分别于地方时间九、十点(对于日变化)和夏季月份(对于年变化)达到最大;对于这一特征,既看不出地磁变化的影响,也看不出太阳活动的控制。
等离子体彗星的某些相关分析
李中元, 顾顺勇
1983, 3(1): 51-57. doi: 10.11728/cjss1983.01.051
摘要:
本文进行了彗星的分类统计,给出了"太刚活动"和"等离子体彗星出现频数"的统计,表示出它们之间无相关性。作了"太阳活动"与"彗星事件"的相关分析,表明其相关性是弱的;但是,"太阳风风速"与"彗星事件"的相关性较强。最后,用我国自己的资料作为一个实例,讨论了等离子体彗星的象差角及其扭折骚扰。
太阳耀斑和地磁扰动的统计分析(1966—1978)
章公亮, 陆晨
1983, 3(1): 58-66. doi: 10.11728/cjss1983.01.058
摘要:
本文给出了不同等级、不同持续时间、发生在日面不同日心经距上的太阳耀斑所引起的各种地磁指数(ApAEDstKp指数)的变化,讨论了各类耀斑所引起的地磁扰动的特点以及耀斑的日心经距及其喷发物在日地空间的传播速度对磁扰强度的影响。
有碰撞时电磁波在横向运动等离子体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刘铁军
1983, 3(1): 67-71. doi: 10.11728/cjss1983.01.067
摘要:
本文采用相对论解法导出了电磁波在横向运动有耗等离子体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反射场和透射场明显地依赖于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
"物理参数"法在太阳X光望远镜上的应用——精确测定日冕等离子体参数
韩正忠, 范大雄, 林春梅
1983, 3(1): 72-77. doi: 10.11728/cjss1983.01.072
摘要:
本文描述了"物理参数"法在太阳X光望远镜上的具体应用。略述了方法、原理,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分析和计算表明,使用"物理参数"法能直接定量测定太阳日冕不同结构物的热能密度。而且,"物理参数"法比传统的"滤光片比"法精确。
用CR-39塑料径迹探测器测初级宇宙线电荷成分
任国孝, 周寅藻, 黄荣庆
1983, 3(1): 78-81. doi: 10.11728/cjss1983.01.078
摘要:
测量初级宇宙线的电荷成分,可以给出宇宙线起源、加速机制和星际传播机制的信息,世界一些国家作了一些实验,最近五年来,固体径迹探测器已广泛地用来研究初级宇宙线,因为它的灵敏面积可以做得很大,又是连续灵敏的,价格便宜,重量轻,便于运载到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