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电流片的自发重联与无力场──磁岛的形成
李醒, 胡友秋
1995, 15(1): 1-7. doi: 10.11728/cjss1995.01.001
摘要:
采用二维三分量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线性无力场对电流片的自发重联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片的背景场(无力场)对重联的拓扑位形有重要的影响,当无力场因子达到一定值时,在模拟区域内出现大范围的磁岛,磁岛厚度随时间的发展而增加,而无力场因子较小时则没有磁岛形成。当无力场因子为零时,即回到普通的位场情形的单x线重联,位场情形磁场拓扑位形与Scholar的结果一致。
反向电集流出现率与大气准两年振荡
陈培仁, 马骏
1995, 15(1): 8-13. doi: 10.11728/cjss1995.01.008
摘要:
本文分析印度Trivandrum地磁台的约两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小时值。在部分地消除了太阳黑子周期及一年周期变化后,发现了反向电集流出现率的QBO调制现象:QBO东风相反向电集流出现率增加;QBO西风相反向电集流出现率减小。据此讨论了反向电集流的形成机制,认为大气行星波在其上传过程中与太阳半日波或太阴半日波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两种半日波的放大和相位移动,并最终导致反向电集流的出现。
一氧化氮对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影响
徐秀娟
1995, 15(1): 14-18. doi: 10.11728/cjss1995.01.014
摘要:
本文利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理论计算模式,研究了一氧化氮对中、低纬度100-200km间电子密度的影响,发现电子密度与一氧化氮密度间存在着正、负相关。正相关,只有当这一光电离成为一氧化氮离子的主要生成源时才出现。
万有引力场中充液卫星的姿态稳定性
刘延柱, 成功
1995, 15(1): 19-23. doi: 10.11728/cjss1995.01.019
摘要:
本文讨论沿圆轨道运动受万有引力矩作用的非对称充液卫星相对轨道坐标系的姿态稳定性。利用Liapunov直接方法和一次近似理论导出相对平衡的稳定性充分必要条件。
活动区新浮磁流和暗条的激活
印春霖, 唐玉华
1995, 15(1): 24-32. doi: 10.11728/cjss1995.01.024
摘要:
用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新浮磁流驱动下暗条运动的基本规律。计算表明,活动区新浮磁流是驱动暗条运动导致暗条激活的有效机制之一,这个过程是通过暗条电流和背景磁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当选取不同强度的浮现磁流时,暗条可出现周期性振荡、激活上升和闪烁;此外,对同极性磁流浮现,当浮现强度足够强时,暗条一开始就会下沉。
1991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扰动
高玉芬, 章公亮, 周荣茂
1995, 15(1): 33-41. doi: 10.11728/cjss1995.01.033
摘要:
利用北京白家疃台和马道峪台的地磁资料分析了1991年3月下旬太阳活动引起的24-27日的磁暴。从中纬记录看,这次磁暴有其特殊的形态:即急始幅度特别大,磁暴最强活动是急始后即刻开始的极区暴影响而产生的;磁暴过程中多个时段出现脉动,其中以周期为650秒左右的脉动尤为明显;其极化方向主要表现为左族偏振,同时夹有右旋偏振,有时则无明显规律。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整个磁暴功率谱呈幂律P(f)=f-2.0分布。对引起这次磁暴可能的行星际扰动进行了讨论。
空间等离子体导致高电压太阳阵的电流收集
古士芬, 师立勤, 宋利, 田葆宁
1995, 15(1): 42-46. doi: 10.11728/cjss1995.01.042
摘要:
给出一种能方便计算空间等离子体引起高电压太阳阵(HVSA)电流收集的理论统计模式。通过对物理过程分析认为空间等离子体致HVSA的功率损耗对HVSA的设计是不应忽视的。
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与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
资民筠, 沈长寿
1995, 15(1): 47-52. doi: 10.11728/cjss1995.01.047
摘要:
本文探讨磁层一电离层耦合过程内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特点,并与极光电集流和赤道电集流(指数)变化相比较。相关分析和时序叠加分析均表明,高、中、低纬地磁指数变化可归结为磁层一电离层电动耦合的统一物理图象。有R事件的磁暴主相初期和无R事件的磁扰期内,赤道电集流和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各不相同。这再次证明,耦合分析中将磁层源扰动的直接穿透作用与经电离层内动力过程的效应二者加以区分和综合研究是很重要的。
计及电离层倾斜的P—D变换及其短波通信MUF的预报方法
司家才
1995, 15(1): 53-58. doi: 10.11728/cjss1995.01.053
摘要:
本文提出了计及电离层倾斜的高频返回散射电离图的最小时延换算为大圆距离的计算方法,并讨论利用返回散射电离图进行最高可用频率预报。在D>1000km条件下,P-D变换的最大误差在3.5%以内,实时预报结果与CCIR提供的频率预报的月平均值相差±1.5MHZ.
人工神经网络在磁情预报中的应用
顾左文, 高玉芬, 范国华
1995, 15(1): 59-65. doi: 10.11728/cjss1995.01.059
摘要:
介绍了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磁情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具体应用于C9指数预报的MLP的拓扑结构、预报效率及在预报时所表现出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激光雷达变脉宽模拟与探测数据的分析
吴丰, 梁振梅, 罗福山
1995, 15(1): 66-72. doi: 10.11728/cjss1995.01.066
摘要:
本文提出理想激光雷达回波功率Pm与实际回波功率Pr的概念。用数值方法求得不同脉冲宽度、可变背景、可变β层及不同接收门宽情况下的Pr/Pm与高度关系。应用计算结果处理了部分探测数据,显示了北京上空气溶胶层和到50km分子散射的某些形式与特征。
太阳耀斑活动对中层大气温度的影响
余海仁, 马瑞平
1995, 15(1): 73-76. doi: 10.11728/cjss1995.01.073
摘要:
本文利用NIMBUS-7SAMS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1979年至1982年期间发生的3.5级以上大耀斑事件对中层大气温度的影响。并对其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结论是:在太阳大耀斑爆发前后的一两天内,在20°N-60°N地区的中间层大气上部,大气温度有明显降低,中间层下部则有明显增加。对平流层顶高度以下的大气温度没有明显影响。
新乡上空Es层不均匀体的闪烁特性
龙其利
1995, 15(1): 77-82. doi: 10.11728/cjss1995.01.077
摘要:
本文介绍新乡1989和1990年夏季ES层不均匀体引起的ETS-II卫星136MHz信号幅度闪烁的观测结果。揭示了闪烁出现与f0Es的关系、闪烁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概率分布、准周期性闪烁特点以及闪烁谱特征。导出了ES层不均匀体的尺度和漂移速度等物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