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9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冕洞相关地磁Ap指数中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刘四清, 罗冰显, 钟秋珍, 窦贤康
2009, 29(6): 545-551. doi: 10.11728/cjss2009.06.545
摘要:
地磁Ap指数是描述全球地磁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数, 过去许多参考大气模式中都用Ap指数来表述地磁活动状态, 大气模式的运行需要输入地磁Ap指数, 因此, 地磁Ap指数的预报一直是空间环境预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针对太阳活动低年冕洞引起的地磁扰动具有明显27天重现的特性, 利用修正的自回归方法, 对地磁Ap指数进行了提前27天的预报; 采用从SOHO/EIT观测资料发展出来的描述冕洞特性的Pch因子, 进行了提前三天的地磁Ap指数预报. 结果显示, 将统计方法与物理分析相结合, 进行地磁Ap指数的中短期数值预报, 可以得到较好的预报效果.
暴时密度增强区附近电离层不均匀体研究
黄丽, 袁志刚, 邓晓华, 聂志英, 林悯惠
2009, 29(6): 552-557. doi: 10.11728/cjss2009.06.552
摘要:
基于IGS提供的TEC数据, 研究了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的暴时密度增强(Storm Enhanced Density, SED)现象; 利用GPS观测数据, 计算出ROTI (Standard deviations of ROT)指数, 分析了SED边界附近电离层小尺度不均匀体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 研究表明, 在磁暴主相期间SED边界附近不均匀体随着磁暴的发展逐渐增多; 在主相的中后期不均匀体的分布密集度达到最大; 在恢复相期间, 不均匀体分布很少; 随着磁暴的发展, 不均匀体开始主要集中在40~45ºN范围内, 随后向高纬漂移, 主要集中在45~55ºN范围内.
基于电离层加热的人工沿场散射RCS估计
吕立斌, 李清亮, 闫玉波
2009, 29(6): 558-562. doi: 10.11728/cjss2009.06.558
摘要:
在电离层加热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F层散射体的特征和不均匀体散射理论, 建立了人工沿场散射(AFAS)中散射体的散射截面积数学模型. 通过与国际上理论结果对比, 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利用模型估算了中国人工沿场散射通信中, 通信频段在20~100 MHz时散射体的散射截面积, 结果显示, 甚高频率(VHF)的低端可达80 dB•m2. 另外, 通过计算验证了雷达波束垂直地磁场方向时可获得最大散射截面积的理论.
模拟三维重力波传播过程的并行数值模式
刘晓, 徐寄遥, 李文强, 高红
2009, 29(6): 563-572. doi: 10.11728/cjss2009.06.563
摘要:
从三维大气运动的基本控制方程出发, 基于MPI消息传递接口和区域分解的思想, 建立了模拟三维可压缩大气中重力波传播过程的并行数值模式. 在对垂直方向进行区域分解的基础上, 针对跳点网格的特点, 以垂直速度主格点线为子区域的下边界, 状态变量主格点线为子区域的上边界进行区域分解. 利用MPI消息传递接口来传递计算各子区域中变量时所要用到的相邻子区域上相应变量, 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整个计算域的并行计算. 根据线性重力波理论, 通过模拟小振幅重力波的传播过程对所建模式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小振幅重力波在三维空间中的传播过程, 模拟的重力波振幅随着传播高度的增加以指数形式增长, 对能量传播路径以及有效扰动位能和扰动动能的模拟结果均与理论预测的结果吻合很好. 另外, 随着进程个数的增加, 完成相同的计算量所用的计算时间也显著减少. 这表明本文建立的并行数值模式不但能够很好的模拟重力波的传播过程, 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约计算时间.
热流效应对场向电流确定的影响
徐彬, 吴健, Cesar La Hoz, 吴振森, 车海琴, 薛昆
2009, 29(6): 573-579. doi: 10.11728/cjss2009.06.573
摘要:
给出了任意速度分布函数条件下复频率的介电函数和色散关系的求解方法. 讨论了16矩近似条件下, 场向热流对电子速度分布函数, 介电函数实部与虚部, 以及离子与电子谐振频率和阻尼率的影响, 并与平衡态时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忽略场向热流效应, 正向电子漂移速度条件下, 上行等离子线探测, 会过高估计场向电流; 负向电子漂移速度条件下, 上行等离子线探测会过低估计场向电流. 对上下行等离子线同时探测情况, 忽略热流效应同样会过高估计场向电流.
利用WACCM-3模式对平流层动力、热力场及微量化学成分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毅, 刘传熙
2009, 29(6): 580-590. doi: 10.11728/cjss2009.06.580
摘要:
利用美国NCAR最新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风场、温度场以及平流层臭氧等多种微量气体成分(O3, CH4, N2O, H2O, HCl, HNO3)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使用ECMWF再分析资料与美国UARS卫星 搭载的HALOE, MLS, CLAES等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模式输出的动力、热力及化学成分浓度的气候平均值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在气候平均海表温度值驱动下, WACCM-3模式能够很好地再现ECMWF资料中平流层纬向平均风场与温度场的季节变化. 模拟结果中平流层化学成分的经向-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卫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模式的动力、热力场在极地平流层以及热带对流层顶等区域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些偏差对于微量气体成分分布 的模拟具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南半球冬(7月)、春(10月)季节南极平流层低层极夜 急流偏强, 造成极地地区附近的输送障碍增强, 从而导致CH4, N2O, H2O浓度比观测偏低. 此外, WACCM-3缺少热带平流层风场的准两年振荡(QBO) 机制, 这对于热带平流层东风急流以及低纬度平流层O3, CH4, N2O, H2O等成分经向输送的模拟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Millstone地区垂直等效风场的气候学变化
文坤杰, 刘立波, 万卫星, 宁百齐
2009, 29(6): 591-598. doi: 10.11728/cjss2009.06.591
摘要:
基于1976---2006年美国Millstone非相干散射雷达的电离层观测数据, 分析了美国Millstone地区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 包括中性风场和电场漂移共同贡献的垂直等效风场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Millstone地区的垂直等效风场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日、太阳活动和季节变化特征. 晚间垂直向上的等效风较强, 白天等效风较弱, 甚至接近于零. 在不同太阳活动和季节变化条件下, Millstone地区的等效风场都表现出类似的周日变化特征, 低太阳活动条件下, 晚间表现出较大的向上漂移. 这种周日变化和太阳活动变化特征与Millstone地区受到极区热源驱动大气循环的调制以及离子曳力的增减有关. 春季和秋季有相似的幅度和相位变化趋势, 表现出分点对称性; 冬季晚间向上漂移比夏季弱, 且随着太阳活动增强, 差异更加明显, 这再次体现了极区热源驱动大气循环的影响.
解体速度增量计算方法研究
王荣兰, 刘静, 张庆明
2009, 29(6): 599-604. doi: 10.11728/cjss2009.06.599
摘要:
解体速度增量是解体事件强度的重要指征, 它决定了解体产生碎片的轨道分布. 通过分析解体速度增量可以推断解体强度, 确定解体形式. 解体速度增量有两种计算方法, 即轨道位置演化法和轨道面相交法. 轨道位置演化法是根据解体前后轨道速度的变化直接得到解体速度增量; 而轨道面相交法是利用母体以及解体碎片的球面三角几何关系, 根据解体碎片的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变化, 以及母体轨道的倾角和近地点辐角, 计算解体时刻母体轨道的真近点角, 从而得到解体的时间和速度增量. 相比来说, 轨道位置演化法适用于数据精度高, 解体高度高情况下的解体事件分析, 而轨道面相交法适用于解体高度低, 碎片数据公布时间较为滞后的解体事件分析. 根据解体速度增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 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并选取已经发生的三次解体事件, 利用美国公布的TLE数据, 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计算方法, 给出了三次解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解体碎片在空间三个方向上的速度增量.
基于偏心率和倾角矢量的双星隔离策略
李建成, 赵海军, 安锦文
2009, 29(6): 605-608. doi: 10.11728/cjss2009.06.605
摘要:
针对中国地球静止轨道双星共位的需要, 研究了双星共位的工程实现问题, 提出了一种使用偏心率矢量和倾角矢量联合隔离实现双星共位的方法. 给出了基于偏心率矢量和倾角矢量联合隔离的基本方法、约束方程和工程实现的控制策略, 并通过模拟计算和工程实际应用情况, 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航天器介质材料深层充放电实验与数值模拟
全荣辉, 韩建伟, 张振龙, 闫小娟, 黄建国
2009, 29(6): 609-614. doi: 10.11728/cjss2009.06.609
摘要:
空间辐射环境中高能电子诱发的介质材料深层充放电效应是威胁航天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采用不同束流强度的电子枪电子, 研究了不同厚度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深层充电过程; 利用Sr90放射源电子模拟GEO轨道高能电子环境, 研究了在其辐照下聚甲醛树脂和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表面电位变化; 实验观测了深层放电产生的电流脉冲和电场脉冲. 提出了深层充电模型, 较好地模拟了实验测量结果, 并且分析了深层充电平衡电位和平衡时间随电子束流强度和介质电阻率的变化规律. 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初步揭示了深层充放电效应的特征及规律, 表明深层充电现象随着电子束流强度和介质电阻率的增加而趋于明显, 介质电阻率是影响深层充电平衡电位和平衡时间的主要因素.
遥感卫星传感器的重复观测能力计算
李子扬, 李传荣, 胡坚, 高彩霞
2009, 29(6): 615-619. doi: 10.11728/cjss2009.06.615
摘要:
遥感卫星传感器的重复观测能力是体现卫星系统动态监测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卫星星下点成像和侧视成像时的重访条件, 给出了卫星可能实现重访的轨道计算方法, 同时以HJ-1A/1B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光学星)为例, 给出了特定地区可以实现重访的优选轨道, 并讨论了由两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对重访的影响, 以及纬度对重访的影响.
辅助型GPS接收机中伪码相位延时及其不确定度估计算法研究
宋成, 王飞雪, 庄钊文
2009, 29(6): 620-626. doi: 10.11728/cjss2009.06.620
摘要:
快速捕获卫星信号是研制辅助型GPS (A-GPS)接收机所必须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 针对A-GPS接收机能从辅助数据中获取有效星历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伪码相位延时及其不确定度估计算法. 该算法在对建立的信号发射时刻方程泰勒展开的基础上, 利用辅助信息建立了伪码相位延时及其不确定度估计方程. 分析和仿真表明, 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压缩剩余卫星伪码相位延时不确定度, 加快A-GPS接收机的捕获速度.
Utilization of modified spherical coordinates for satellite to satellite bearings-only tracking
Li Qiang, Shi Lihui, Wang Hongxian, Guo Fucheng
2009, 29(6): 627-634. doi: 10.11728/cjss2009.06.627
摘要:
A new satellite to satellite passive tracking method using Bearings-Only measurements in Modified Spherical Coordinates (MSC) is proposed. The system dynamics and measurement process are presented in three-dimensional MSC, and then the tracking method is deduced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Cartesian method. Performance of the new method is validate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s, which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in terms of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and convergenc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Cartesian method no matter the Initial State Errors (ISE) and measurement errors are large or 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