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电离层峰下结构的数值模拟

张顺荣 黄信榆

张顺荣, 黄信榆. 电离层峰下结构的数值模拟[J]. 空间科学学报, 1994, 14(2): 116-124. doi: 10.11728/cjss1994.02.116
引用本文: 张顺荣, 黄信榆. 电离层峰下结构的数值模拟[J]. 空间科学学报, 1994, 14(2): 116-124. doi: 10.11728/cjss1994.02.116
Zhang Shun-rong, Huang Xin-yu.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STRUCTURE BELOW F2 PEAK[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1994, 14(2): 116-124. doi: 10.11728/cjss1994.02.116
Citation: Zhang Shun-rong, Huang Xin-yu.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STRUCTURE BELOW F2 PEAK[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1994, 14(2): 116-124. doi: 10.11728/cjss1994.02.116

电离层峰下结构的数值模拟

doi: 10.11728/cjss1994.02.116 cstr: 32142.14.cjss1994.02.116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STRUCTURE BELOW F2 PEAK

  • 摘要: 在考虑由扩散与中性风引起的动力学输运与有原子离子O+(4S)、O+(2D)与O+(2P)以及分子离子Q2+、NO+和N2+参加光化学反应的电离层-热层体系中,提出一个一维时变的电离层剖面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着重讨论了武昌地区F2层峰以下,尤其是E/F与F1/F2谷区的电离层形态与有关过程,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原子离子,单一成份O+(4S)的光化学反应与输运过程,可以解释F1/F2浅谷的形成;有O+(2D)参与的光化学反应。最有利于形成F1/F2深谷;O+(+2P)不利于谷的形成。对于分子离子,由中性风引起的输运,也有助于深谷的形成。(2)原子离子和分子离子的过渡高度,大约在180-190km,早晚略高。在传统的电子连续性方程中,线性复合系数的假设只适用于此界之上。(3)最宽的F1/F2谷大约出现于地方时11h,最深谷则在正午。E/F谷宽约为20-30km(低年)和25-45km(高年),早晚比中午约宽10-20km.(4)O2+是形成E层与F1层的主要成分,其高度剖面呈双峰状;下部峰形成E层,上部峰与NO+一起构成P1层。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7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3
  • PDF下载量:  1200
  • 被引次数: 

    0(来源:Crossref)

    0(来源:其他)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3-09-23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1994-04-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