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2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太阳极区低日冕重离子的回旋波加热机制
束传政, 陈非, 涂传诒
2001, 21(3): 193-199.
摘要:
采用电子、质子、氦核和另外一种微量离子代替氧离子的4组元模型分别计算了Fe11+,Mg9+,Mg7+,Ne7+和Si7+等微量离子的漂移速度和温度,并和SUMER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1997年1月空间天气事件的三维MHD模拟
石勇, 魏奉思, 冯学尚
2001, 21(3): 200-207.
摘要:
以1997年1月空间天气事件期间的观测为依据,在构造了比较接近真实的背景太阳风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三维时变的MHD模式,模拟了CME (日冕物质抛射)激发的扰动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过程,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及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Bz在1AU的时间经历.模拟结果与WIND卫星的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与观测得到的扰动到达地球的时间、地球空间环境各量的变化及Bz的时间经历基本一致.
磁重联区Alfven波及新生离子的加速
汪学毅, 吴京生, 李毅, 王水, 赵寄昆, 曹晋滨
2001, 21(3): 208-218.
摘要:
利用二维混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有速度驱动、低等离子体β值情况下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磁重联过程可以产生Alfven波,该Alfven波动对重联区中的新生离子作用,使得新生离子经历投掷角散射过程,具有球壳分布特征,部分新生离子得到加速,其获得的最大能量约为4(miVA02/2),此加速过程所需的加速时间在100/Ωi量级,是一个极快的加速机制,加速粒子能谱为双幂律谱.
磁层氧离子向磁鞘泄漏的机制和效应
宗秋刚, 濮祖荫, 黄宗英, 傅绥燕, B. Wilken
2001, 21(3): 219-229.
摘要:
1997年1月10日磁暴期间,Geotail卫星在向阳侧的磁鞘中观测到了磁层氧离子突增事件.这些氧离子的出现和磁鞘中存在很强的南向行星际磁场有关.事件期间向阳面发生了准静态的磁重联,氧离子流存在由北向南的速度分量.通量突增过程具有逆向和正向能量色散现象,磁层内部只有氧离子有可能被梯度漂移输送到重联区,所以只有氧离子在磁鞘中持续地被观测到.估计氧离子的逃逸速率为0.61× 1023/s,大约为环电流氧离子输入率的33%.大量的环电流氧离子由磁层跑到了磁鞘,导致环电流指数ASY-H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
外辐射带动态演化的粒子模拟研究
沈超, 刘振兴
2001, 21(3): 230-237.
摘要:
运用计算机实验方法即三维电磁粒子模拟方法初步研究了暴时扰动情况下外辐射带粒子环境的动态演化特性.模拟计算了暴时辐射带粒子环境的演化情况.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高能质子、电子注入午夜辐射带后,两者一方面沿磁力线做弹跳运动,向高纬扩展,部分注入质子和电子沉降于南北两极区域;另一方面,注入质子和电子还经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漂移运动,粒子能量越大,漂移速度越快.暴时多次注入引起整个辐射带粒子通量的大幅增强;粒子注入频次和强度越大,辐射带粒子通量增幅越大.本项研究为开发研制完整的辐射带动态模式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地磁长期变化引起的低高度卫星轨道辐射带粒子环境的变化
乐贵明, 叶宗海, 周国成
2001, 21(3): 238-245.
摘要:
利用IGRF2000模式计算了几个典型轨道辐射带粒子环境并与IGRF1970模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辐射带的低部,对应某些倾角的能量大于0.1MeV质子的轨道积分通量变化达到2个量级,而能量大于10 MeV的辐射带质子的轨道积分通量变化达到1个量级;轨道积分通量的最大值变化为1个量级.能量大于0.04 MeV辐射带电子的轨道积分通量变化在某些倾角达到3个量级,但轨道积分最大值的变化低于1个量级.1000 km以上高度辐射带粒子环境的变化很小.
我国地区20—80km高空大气温度特征
马瑞平, 徐寄遥, 廖怀哲
2001, 21(3): 246-252.
摘要:
利用Nimbus-7卫星1979-1981年的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温度探测(SAMS)数据,首次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上空20-80km高度大气温度的分布特征,并与COSPAR国际参考大气CIRA-1986进行了比较.结果指出,我国上空大气温度分布与COSPAR国际参考大气CIRA-1986的缔向平均温度分布存在一定差别,可供航空航天工作者参考.
LEO卫星轨道误差对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的影响
蒋虎, 黄珹
2001, 21(3): 253-258.
摘要:
采用数值方法估计了LEO卫星轨道误差对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1995年10月11日的某次掩星事件的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得到了LEO卫星轨道误差对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影响的定量结果.
地面实验室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的初步测试
庞永江, 徐跃民
2001, 21(3): 259-265.
摘要:
空间等离子体和航天器的相互作用对航天器的安全有重要影响,利用空间实验来研究这些作用的代价很大,可以通过在地面实验室中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来低成本地研究这些相互作用.本研究通过使用ECR等离子体源期望在地面实验室来近似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通过初步测量,我们得到了一个比较均匀的等离子体环境.
空间轨道单粒子翻转率预估方法研究
贺朝会
2001, 21(3): 266-273.
摘要:
系统分析了国外单粒子翻转率预估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国内现状的单粒子翻转率预估方法,计算了五个典型轨道上的单粒子翻转率和轨道翻转率系数,为评价半导体器件抗单粒子效应的能力提供了依据.
风云二号B星原始云图中频模拟器
张炜, 潘长勇, 杨知行
2001, 21(3): 274-279.
摘要:
为了配合风云二号B星原始云图解调器的研制,制作了相关的卫星信号的中频模拟设备.该中频模拟器由突发数据源,噪声源和调制器三部分组成,介绍了其系统原理和各单元实现.
考虑缓冲装置惯性及接触变形的对接动力学仿真研究
关英姿, 崔乃刚, 康为民, 张崇峰
2001, 21(3): 280-287.
摘要:
为了使对接动力学数值仿真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对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针对具有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的两飞船组成的对接系统,建立了考虑缓冲装置惯性及接触变形的对接动力学数学模型.概述了接触点类型及确定接触点的几何学模型,描述了缓冲装置模型、接触力模型及运动方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最后将仿真结果与未考虑上述两因素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