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21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1998年5月日冕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叶占银, 魏奉思, 冯学尚, 石勇, 姚久胜
2001, 21(4): 289-296.
摘要:
采用三维理想磁流体力学(MHD)模式,内边界条件把二维投影特征线边界方法推广应用到三维计算,有效地稳定了数值计算并保证稳态解的自洽性;初始猜解磁场由1935卡林顿周光球磁场观测数据得到,这样计算得到的1998年5月份期间日冕三维结构比较符合实际.计算结果表明:(1)计算得到的源表面非径向磁场量值在磁中性线附近不超过2μT,表明源表面磁场基本径向.(2)模拟得到的源表面径向磁场量值除了在磁中性线附近的区域外变化不大,这和观测一致.(3)由源表面磁场按平方反比的规律计算出1 AU处磁场量值更接近观测值.(4)计算得到的日冕结构和观测定性一致.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还表明,日冕的三维大尺度背景结构主要是由磁场决定的,在闭磁场处或者电流片附近,太阳风的密度高,速度低;在开场区,太阳风的密度低,速度高.
行星际电场与Dst指数
张继春, 田剑华, 濮祖荫
2001, 21(4): 297-304.
摘要:
利用ACE卫星的太阳风及行星际磁场观测数据和相应时期的Dst指数,分析了行星际电场和Dst指数的相关关系,讨论了行星际电场作为研究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良好参数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行星际电场与Dst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在强和中等地磁活动期间,存在显著的突变特征曲线;相对于VV2BzVB2ε,行星际电场的突变特征曲线更易识别;弱的扰动磁层背景状况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及电场晨昏分量的较大波动影响着磁暴的发展,使磁暴主相有多个发展阶段,从而增加磁暴的强度;对主相有多个发展阶段磁暴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改善.
空间飞行体与压缩区内等离子体非稳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马善钧, 徐学翔
2001, 21(4): 305-310.
摘要:
在压缩区内,飞行体天线辐射出的高频调制场影响着等离子体中的电荷分布,而电荷分布的扰动又反过来影响场量.采用FTCS有限差分格式方法,利用二维三分量轴对称,对空间飞行体与压缩区内等离子体非稳态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电荷密度扰动与电场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引起场的塌缩并出现密度空洞.通过对密度空洞变化的探测,可对隐身飞行体进行跟踪.
模式化分析F区电离层赤道异常槽
刘立波, 万卫星
2001, 21(4): 311-317.
摘要:
利用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时变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演化,考察影响赤道异常槽位置的物理因素.计算结果显示赤道槽有明显的季节、地方时和经度变化.以110°E为例,北半球夏季期间赤道槽一般在磁倾赤道北侧,最北达3°-3.5°N,而在北半球冬季期间一般位于磁倾赤道南侧,最南可达4°-5°S.进一步分析发现,赤道槽季节变化中光化电离率季节改变的影响很小,主要由水平中性风季节变化贡献.计算以83天为例,白天赤道槽在地理经度100°E附近最南,285°E附近最北,与观测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背景大气水平风场的经度差异导致赤道槽位置的经度变化,而非前人认为直接由磁偏角控制的.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熊建刚, 易帆
2001, 21(4): 318-323.
摘要:
利用SOUSY VHF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区中层顶83.4-91.2 km范围内大气风场波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大气风场的谱在不同高度上均有明显的潮汐分量峰值,纬向风分量中35 h波、半日潮和8.9 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经向风分量中33 h波、半日潮和19 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双谱分析表明,这些共振对在许多高度上都发生耦合.35 h或33 h波振幅的极小值与半日潮的极大值出现的高度几乎相同,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特征.说明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空间上不是局域的,而是存在于中层顶区域的几乎所有高度上,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导致半日潮振幅随时间的变化,也使半日潮的振幅随空间变化.35 h和33 h波动可能是在其他时段或其他位置通过行星波与周日潮相互作用产生的,然后传播到观测点并与半日潮发生相互作用.
199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磁暴的日地事件认证
汪毓明, 叶品中, 高玉芬, 王家龙
2001, 21(4): 324-331.
摘要:
综合运用SOHO/LASCO、SOHO/EIT关于CME的观测结果和WIND飞船关于太阳风的观测记录,识别了199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的磁暴的CME源,分析了与5月初强磁暴群相联系的日地事件.结果表明,所用日地扰动事件关系认证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就上述日地事件所涉及的磁暴群与活动区的关系、CME地磁效应的日面东西不对称性以及磁云与高速流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月球表面元素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胥涛, 李春来
2001, 21(4): 332-340.
摘要:
综述了月球元素定量研究在探测手段和定量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在探测手段方面,介绍了美国最近发射的克莱门汀和月球勘探者探测器使用的多谱段成像仪、中子探测仪以及γ谱仪的主要性能.在定量方法方面,讨论Fe、Ti以及稀土元素等在定量方法上的进展.
卫星精密轨道抗差估计的研究
文援兰, 杨元喜, 王威
2001, 21(4): 341-350.
摘要:
建立了卫星精密轨道抗差估计批处理的模型,给出了抗差估计权函数,并从权函数、影响函数等方面论述了抗差估计批处理的抗差性,从理论上说明了抗差估计批处理能充分利用有效观测,限制了利用可用观测,排除了有害粗差影响,得到了正常模式下的最佳估值;给出了抗差估计批处理的计算步骤;应用激光测距数据对Lazeos卫星进行了精密定轨.结果表明,抗差估计比经典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的卫星轨道更稳定,由实际情况进一步说明了抗差估计批处理具有明显的抗差性.
基于GEO/HEO混合星座的区域卫星定位系统性能分析
刘会杰, 张乃通
2001, 21(4): 351-358.
摘要:
星座方案选择对卫星定位系统的性能具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GNSS-2星座方案中的阿基米德计划,设计了针对我国区域的HEO/GEO混合星座.首先从可见性角度对GEO卫星定点参数和HEO卫星轨道参数进行了优选,之后,以GDOP和PDOP因子为衡量标准,在选定覆盖区域内,对混合星座的定位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覆盖区域内,该星座能够达到与GPS相当的定位精度.
附加准直器的带顶盖静电分析器的数值模拟
于德江, 刘颖, 任琼英
2001, 21(4): 359-362.
摘要:
对准直器限定视场的带顶盖的1/4球分析器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相应的模拟程序是在修改裸分析器模拟程序后发展起来的.新程序包容了准直器引起的分析器结构配置的变化,且被应用于一个带准直器的分析器样本,产生了传输函数和几何因子的模拟结果.
空间O型圈密封泄漏率实验研究
王广振, 季林红, 温诗铸, 王之珊
2001, 21(4): 363-369.
摘要:
通过对硅橡胶材料O型圈在模拟空间环境下的泄漏率实验,研究了空间密封中O型圈的压缩率、温度、O型圈的载荷衰减和原子氧辐射对其泄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O型圈的泄漏率随O型圈压缩率的增大而减小,在-5——100℃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O型圈的载荷衰减和原子氧辐射都对O型圈的泄漏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利用青海湖对FY-1C、FY-2B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在轨辐射定标
胡秀清, 戎志国, 邱康睦, 张玉香, 张广顺, 黄意玢
2001, 21(4): 370-380.
摘要:
介绍利用青海湖水面辐射校正场对FY-1C、FY2B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在轨辐射定标.先用CE312野外热红外辐射计在水面测量水表辐亮度,再经大气订正传递到卫星入瞳处,大气订正包括大气吸收削弱和大气产生热发射影响,这两部分对卫星信号的贡献通过辐射传输模式MODTRAN37计算出来.同时进行CE312与卫星通道光谱响应匹配,最终得到卫星入瞳处的表观辐亮度.这个辐亮度与卫星通道的计数值得到该通道绝对定标系数.我们对两颗卫星进行了多次定标,结果表明利用青海湖进行的在轨定标与星上定标系数相差5%左右,相当于3K的亮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