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7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太阳风状态参数的变化对地球磁鞘中磁场起伏特性的影响
魏奉思, 冯浩
1987, 7(3): 169-176. doi: 10.11728/cjss1987.03.169
摘要:
本文利用MHD激波跳跃条件的精确解,具体讨论了行星际背景太阳风状态参数Alfvén马赫数M1、等离子体β1参数和磁场角θ1的变化对地球磁鞘区中磁场起伏特性及其分布的影响.主要结果是:马赫数M1的变化主要控制磁场起伏特性:放大倍数、相对起伏和各向异性程度的水准高低.磁场角θ1的变化控制磁场起伏的空间分布特性.等离子体β1参数的变化,不引起磁场起伏特性的明显变化(对于实际经常发生的情况M1 8而言).M1、θ1是强控制参数,而β1是弱控制参数;磁鞘区磁场起伏对太阳风状态参数的变化响应呈现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行星际磁场位于黄道面时),响应主要发生在晨侧.晨侧的磁场起伏(或湍动)相当活跃,而昏侧相当稳定;磁鞘中不同地点磁场起伏特性对太阳风状态参数M1、β1的变化响应有大致相同的形式,而对其磁场角度θ1的变化却有迥然不同的形式.
电离层的运动与电波频率的变化
侯杰昌
1987, 7(3): 177-184. doi: 10.11728/cjss1987.03.177
摘要:
本文对从空间缓慢变化电离层反射的回波的多卜勒频移进行了讨论,认为反射面的运动和媒质的运动可以分开,等效镜反射面不一定在偏区.提出了利用寻常波和非寻常波多卜勒频移反演等值面运动速度剖面的方法.
VLF相位突然异常与太阳X射线事件相关性的分析
刘万通
1987, 7(3): 185-189. doi: 10.11728/cjss1987.03.185
摘要:
本文通过实测的VLF信号的SPA事件的数据和太阳X射线爆发通量密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由于在SPA事件时,电离层高度的变化与太阳X射线爆发的通量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好,可以利用SPA事件的数据来估算太阳X射线爆发的强度.因为大气的吸收,在地面上不能直接观测X射线强度.作为一个实例,用推出的数值关系,计算了1982年6月3日的一次SPA事件,并与X射线爆发的数据作了比较.
我国火箭探测资料与CIRA 1986稿的比较
庄洪春, 肖光全, 田剑华, 马端平, 吴永富
1987, 7(3): 190-197. doi: 10.11728/cjss1987.03.190
摘要:
本文用我国气象火箭探测获得的中层大气风、温度、密度和气压等数据,与国际参考大气模式CIRA 1986稿作了比较.结果看到,我国火箭探测温度数据值在模式给出的平均值剖面上下波动,符合的程度在国际比对偏差范围之内;用探测数据分析得到的风的季节性和声重波强度等与模式给出的描述都很符合.从而说明,用CIRA 1986稿来表征我国上空的中层大气结构是合适的.
太阳宇宙线源物质的高色球层模式和重离子丰度过量机制的探讨
黄永年
1987, 7(3): 198-203. doi: 10.11728/cjss1987.03.198
摘要:
本文利用太阳能量粒子事件中重离子平均丰度过量的资料,计算得到太阳能量粒子源物质的温度,提出了描述太阳宇宙线能量粒子源物质的新模式——高色球层模式;太阳耀斑观测确定,太阳宇宙线耀斑的加速区一般最可能出现在低日冕甚至高达几万公里的高度,从而,太阳宇宙线的源和加速区通常不位于同一区域;进而提出了描述太阳能量粒子事件中重离子丰度过量的可能机制——其源物质是通过太阳黑子的冻结型无力场从高色球层输送到活动区,形成耀斑前加速区内重离子丰度大和耀斑后宇宙线中重元素丰度的过量.
太阳X射线耀斑与LF天波的SPA效应
黄泽荣, 王先林, 沈力
1987, 7(3): 204-210. doi: 10.11728/cjss1987.03.204
摘要:
本文根据武昌电离层观象台的LF天波的SPA观测记录,分析了SPA效应的一些统计特性;从理论上对X射线的流量和LF天波的SPA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作了进一步研究,并根据LF天波的反射特性和标准大气模式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太阳天顶角、上、下午不同时间的SPA效应的特性,发现SPA效应除具有季节差别外,还有上、下午的不对称性、同时揭示了SPA效应与X射线的对数流量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相关.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两者很好地吻合.
合肥地区日落哨的分析
叶品中, 刘绍亮
1987, 7(3): 211-215. doi: 10.11728/cjss1987.03.211
摘要:
本文根据1986年初合肥地区(地理纬度31.73°N,经度117.15°E;地磁纬度20.60°N)哨声观测资料,分析和计算了日落哨导管的抬升因子、吸收系数和导管寿命.
满州里上空电离层之平均特性及暴时特性
刘培静
1987, 7(3): 216-223. doi: 10.11728/cjss1987.03.216
摘要:
本文对1983年满州里(磁纬38.07°)的测高仪资料和子午仪卫星资料进行了处理.前者主要是对F2层临界频率f0F2,而后者是对微分多普勒的总含量NT进行分析.得到满州里上空电离层之平均特性,以及磁暴期间电离层的一些异常变化.结果发现,满州里电离层的平均特性具有典型的季节异常,且f0F2和NT的变化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满州里上空电离层的扰动大都发生在两分点季和冬季,且正相大多发生在冬季,双相大多发生在两分点季,负相大多发生在夏季和两分点季.得出1983年满州里暴时NT和f0F2相对于月中值偏移量的均方根值δNT和δf0F2都与磁Ap指数均方根值δAp之间存在一元线性相关.
相检积分法测量电离层的相干积累时间
黄德耀
1987, 7(3): 224-228. doi: 10.11728/cjss1987.03.224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相检积分法.试图用简单的模拟方法分析返回散射回波的频谱,以求出电离层返回散射信道的相干积累时间.
利用返回散射技术确定运动目标地面径向轨迹
杜军虎, 焦培南
1987, 7(3): 229-233. doi: 10.11728/cjss1987.03.229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在高频地面返回散射探测中,利用高频雷达所获得的数据:最小时延线和目标信号时延以及目标运动的多普勒频率测量值计算离散的运动目标地面距离的方法.它不需要中点实测或假设的电离层数据,而仅用单站资料就可以完成.最后给出此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说明了此方法的可用性.
从地磁扰动分析太阳共转周期结构
张兴波, 章公亮, 祁贵仲
1987, 7(3): 234-240. doi: 10.11728/cjss1987.03.234
摘要:
本文运用相关、功率谱等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对20周太阳风速度和地磁扰动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反映的太阳共转周期结构十分相似.且用1900—1979年的地磁C9指数进行了自相关分析,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地磁扰动存在13天、27天的周期成份,说明日冕上可能具有某种固有的分布结构,通过不同的太阳活动周的比较,说明太阳活动水平及黑子面积南北半球不对称都对地磁C9指数能否明显反映日冕上固有分布结构的活动和发展有影响.
研究简讯
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
陈培仁
1987, 7(3): 241-246. doi: 10.11728/cjss1987.03.241
摘要:
利用日本及印度垂测站的电离层月报表资料,分析出电离层赤道异常具有行星波周期的振荡.振荡周期一般在2天到5天之间.也观测到15—20天周期的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