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6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Ⅱ类甲醇脉泽的红外抽运研究
郑兴武, 凌兆芬, 刘桂霞
1996, 16(4): 251-259. doi: 10.11728/cjss1996.04.251
摘要:
本文研究了Ⅱ类甲醇脉泽与周围红外源的关系,发现它们有很强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红外源很可能是Ⅱ类甲醇脉泽的抽运源。
色散和耗散对Alfven孤立波的影响
冯学尚, 吕建永
1996, 16(4): 260-265. doi: 10.11728/cjss1996.04.260
摘要:
利用变数变换和解析积分的方法,分别找到了带色散项的DNLS方程和带耗散的MKdV方程的一类解析解,给出了存在孤立波的条件。
太阳风中动力论Alfven波湍流谱(b)二次激发
宋礼庭, 魏奉思
1996, 16(4): 266-273. doi: 10.11728/cjss1996.04.266
摘要:
根据行星际Alfven湍流是由动力论Alfven波集合形成的模型理论。将行星际Alfven湍流分为三个区域:湍流耗散区、二次激发区和湍流惯性区。并对各区湍流谱的特性分别给出解释。由动力论Alfven波的二次激发和衰减,解释了太阳风高速流质子温度高于电子的事实。
行星际磁场北向时磁层顶区磁场重联的全球模式
张洪, 刘振兴
1996, 16(4): 274-281. doi: 10.11728/cjss1996.04.274
摘要:
在对背阳面磁层顶区局域磁场重联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行星际磁场北向时磁层顶磁场重联的全球模式。行星际磁场北向时碰层顶磁场重联导致近地尾瓣的能量被输送到远磁尾,太阳风能量不在磁尾储存,向阳面磁层顶变厚,磁层受到一系列扰动。
行星际激波的多方指数
刘绍亮, 汤德双, 刘四清
1996, 16(4): 282-286. doi: 10.11728/cjss1996.04.282
摘要:
从Helios等6个飞船1972年至1987年的太阳风观测资料找出986个行星际快激波。利用MHDRankine-Hugoniot方程组分析了激波上下游参数关系,确定出每一个激波的最佳多方指数。结果指出,多方指数有一分布,其最可几值约在1.70-1.75之间。
空间等离子体与垂直无碰撞激波相互作用的数值实验
陆全明, 李毅, 王水
1996, 16(4): 287-292. doi: 10.11728/cjss1996.04.287
摘要:
应用混合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高Alfven-Mach数垂直无碰撞激波与等离子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激波上游的磁场非常稳定,粒子分布近似为Maxwell分布。激波下游磁场存在不规则的湍动,质子分布有一个高能尾,且有些质子被激波反射。跟踪少量高速质子的计算结果表明,在t=40Ωi-1时约有40%的质于被激波反射,而7%质子可被加速,最大速度值可达到20VA激波区的电场分布对质子的减速或加速起了主要的作用。
质子耀斑活动区的再现规律
周树荣, 吴铭蟾, 倪祥斌
1996, 16(4): 293-298. doi: 10.11728/cjss1996.04.293
摘要:
质子耀斑活动区再现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日面上存在着经度方向漂移式的“活火山”,即质子活动复活体。“活火山”定期地复活,并爆发质子耀斑。其复活长周期为8-11.6年,与活动周11年周期基本一致;短周期为1-2.6年,与活动周峰年时间宽度一致。在22周峰年中,日面南北半球上各有一个强质子活动复活体,它们爆发峰值流量≥100pfu和≥1000Pfu的质子耀斑各占周期同类耀斑总数的70.7%和83.3%.
日冕中的Ⅲ型爆发源与行星际磁场线的比较
纪树臣, 曹文达, 魏奉思
1996, 16(4): 299-304. doi: 10.11728/cjss1996.04.299
摘要:
本文将NancayMarkⅢ射电日像仪1980年3月至1981年9月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观测资料作了处理,发现日冕中大多数Ⅲ型爆发源都集中在黄道面附近;分布在黄道面北面的Ⅲ型爆发多于南面,西面多于东面;92.0%的Ⅲ型爆发源分布在黄纬40°以内。这些源与同期的ISEE-3飞船射电频谱仪获得的行星际磁场线相比对,发现行星际磁场的黄纬分布同Ⅲ型爆发源的分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证实了行星际Ⅲ型爆发与日冕中的Ⅲ型爆发源的密切关系。
Shoemaker-Levy9彗星撞击木星的流星物理学
胡中为, 初一, 武银根, 黄克谅
1996, 16(4): 305-309. doi: 10.11728/cjss1996.04.305
摘要:
本文从流星物理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导出Shoemaker-Levy9慧星撞击木星时的速度、质量损失、电子线密度、能量释放率随高度的分布公式;采用合理的参数,作了一系列计算,并与观测资料比较,进行一些讨论。
1978—1988年间磁扰的分析与日地耦合
沈长寿, 资民筠
1996, 16(4): 310-316. doi: 10.11728/cjss1996.04.310
摘要:
用1978-1988年间行星际磁场(IMF)的Bz分量、极光区AL指数和赤道附近地磁台Z分量等资料探讨了日地耦合中的主要物理过程。Bz的11年变化大致与太阳活动程度相当,但AL和赤道附近ΔZ更多地受磁层和电离层内部过程所控制。分析中强调了对国际磁抗日按物理过程进行分类的必要性。
大气温度剖面的行星波驻波结构
陈培仁, 田剑华, 罗毅
1996, 16(4): 317-321. doi: 10.11728/cjss1996.04.317
摘要:
利用Nimbus-7卫星上角度扫描红外辐射计(SAMS)的资料,分析出大气温度剖面具有行星波垂直结构的驻波结构;讨论了波长、振幅随高度的分布,驻波结构随经度、纬度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
载体姿态无扰动的空间机械臂路径规划
顾晓勤, 刘延柱
1996, 16(4): 322-325. doi: 10.11728/cjss1996.04.322
摘要:
带梁式伸展附件航天器动力学分析
朱桂东, 王本利, 邵成勋
1996, 16(4): 326-330. doi: 10.11728/cjss1996.04.326
摘要: